红小豆归属于豆科植物的范畴,其果实可以食用,是一种比较重要的粮食作物。除食用价值外,红小豆还可以入药,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黑土地最适宜种植红小豆,为实现优质、高产目标,应当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栽培技术。
地块选择
选地应选择pH值<8的土壤,并避开低洼、易涝的地块。选择中等肥力土壤的地块,避开肥力过高的土壤,这是因为肥力高的土壤会加快红小豆的生长速度,但却不会增产,并且还可能使产量降低,容易造成贪青晚熟的情况。贫瘠的土壤虽然能够作为红小豆的种植地块,但为了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尽量不要选择土壤贫瘠的地块。黑土地中含丰富的有机质,土壤较为疏松,最适宜作为红小豆的种植地。
精细整地
对种植地深耕整地,按土质情况确定耕深,土质正常的情况下,耕深以25—28cm为宜。深耕之后,要对土壤做疏松处理,具体的整地方法及要点如下:秋季前茬收获之后,可以用灭茬设备及时将地块的残茬全部灭除,并施肥翻耕,将翻耕的土壤耙细、耙碎,确保无漏耕、无土坷垃,随后起垄镇压;翌年春季土壤解冻深度达到15cm以上时,在之前清除根茬的地块上实行三犁成垄,足施底肥,可将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为首选,施肥量控制在15t/hm2左右,还应施入适量的磷、钾肥,其中磷肥可以选用磷酸二铵,施用量为150kg/hm2,钾肥选用硫酸钾,施用量为45kg/hm2。
优选良种
选取温度适应能力强、抗旱性好、株型紧凑、成熟度一致、抗倒伏、脱水快的品种,使红小豆生长发育期间能够抵抗干旱天气,并适应各种气候环境,以此来提高产量,确保果实的品质。品种确定后,采购种子时,要选择颗粒饱满、纯度在96%以上、净度在98%以上、发芽率≥85%、含水量在13%以内的种子。
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将种子置于阳光下晾晒,时间以48—72h为宜。为测试种子的发芽率,可在沙盘内播种,对种子的出苗情况仔细观察。以机械对种皮进行摩擦,从而使种子更加硬实,便于吸水、发芽。
选用适宜的种衣剂对种子包衣,能够预防常见的病害。如浓度为40%的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药剂与种子的比例为1:80,或是浓度为35%的多福克悬浮种衣剂,按照药剂与种子1:60的比例包衣,可以有效预防枯萎病、根腐病;使用62.5g/L的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按照种子总重量的0.3%包衣。
确定播期
适宜的播种时间为土壤表层5cm深度范围内的地温保持在15℃以上,通过适时早播,能够达到增花、增荚的目标,有助于产量的提升。黑龙江省红小豆的最佳播期为每年的5月10日—20日。每公顷种植24万株。
播种方法
红小豆播种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穴播,另一种是条播。其中穴播是指在垄上按照确定好的间距,在每个种植穴内播种3—4粒种子,定苗时,每个种植穴留苗2—3株。而条播是指幼苗在行间单株均匀分布,以上两种方法各具特点,可按照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1)穴播
采用垄上穴播的方法是在红小豆播种时,如果所选的品种为早熟、直立型,则应缩小垄距、增大行距,种植穴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20cm左右,每个种植穴内的保苗数量以2—3株为宜。若是所选的品种为晚熟型,则应考虑稀植,垄距控制在70cm左右,种植穴之间的距离以30cm为宜,每个种植穴的保苗数量以2—3株为宜。
(2)条播
采用该方法对红小豆播种时,可将垄间距确定为0.4—0.6m,株距以10—15cm左右为宜。同时,将保苗株数作为确定播种量的主要原则,并以所选红小豆品种的百粒重和发芽率作为确定播种量的重要依据。正常情况下,红小豆播种的种粒数应当为保苗数量的1.5倍左右。
幼苗期
红小豆的幼苗期是指出苗至第一个分枝出现的阶段,在该阶段内,红小豆已经具备一定的耐寒能力,只要气温不低于0℃,基本上不会对幼苗产生影响。除耐寒之外,该阶段的红小豆还具备一定的耐渍能力,时间较短的渍水不会对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幼苗期的红小豆对水分的需求并不会很大,可在不浇水的前提下,直接蹲苗。
分枝与花芽分化期
红小豆的第一个分枝出现后,至第一朵花开放的阶段为枝芽分化期,在该阶段,植株开始旺盛生长,此时要做好中耕工作,以2—3次为宜。首次中耕可在2片对生的真叶完全展平时开展;第二次中耕在首次中耕2周后开展,在本次中耕时,应适量培土;第三次中耕在封垄前开展,要大量培土,这样可以起到防倒伏的效果。当花芽正式分化之后,红小豆植株的需求量将会增加。因此要适时、适量浇水,保证水分的供应,避免缺水影响长势。需要注意的是,红小豆开花前,应通过控水达到控苗的目的,防止土壤中水分过多,造成植株倒伏或是落花等情况发生。
开花结荚期
在该阶段,要保证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始花后的1-3周是红小豆开花盛花期,此时开花最为密集,结荚率较高,特别是始花后2周,结荚率会达到最高,与结荚率对应的结荚数也会达到最多。具体措施如下:根据地块的肥力,适时追肥,当地块的肥力为中等以上时,不需要追肥,肥力偏低的地块,可在初花期追施尿素;在初花期至鼓粒期,施用叶面肥,可以选用磷酸二氢钾、钼酸铵、硼砂等,按一定的比例兑水后,对叶面进行喷施,以2次为宜;现蕾期至鼓粒期如果遇到干旱气候,应及时浇水,重点浇好3次水,分别为现蕾水、开花水以及结荚水;要控制好植株徒长,可选用浓度为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在初花期时,喷施1次,根据植株的长势,在进入盛花期后再喷施1次。通过2次喷施,基本上能够达到控制徒长的效果。
鼓粒成熟期
红小豆果实的籽粒从最大千粒重至成熟的阶段为鼓粒成熟期,在该阶段,可将田间管理的重点放在保护植株功能叶片上。在鼓粒灌浆期,籽粒开始逐步膨大,此时植株需要相对较多的养分和水分,故此要做好营养的补充,并适时适量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