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官方网站!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农技推广
农技推广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技推广
温室有机黄瓜栽培关键技术探讨及相应建议措施
2024-10-16编辑:作者:韩 峰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为提高有机黄瓜产量,需关注栽植技术。本文将分析温室栽培的关键技术,包括种子选择、幼苗培育、植株定植及水肥管理,以确保符合有机产品标准。这些建议将指导瓜农培育高质量、高产量的有机黄瓜。

5469c068d74f43b89b8b4551c1c2e73f.bmp.jpg

一、合理选择黄瓜品种

我国各地广泛种植的有机黄瓜品种因地域气候和环境差异而异,更新速度快。市场上常见的品种有山东寿光的绿盈06-8、上海乾德456和1517黄瓜、山西田丰元6号青瓜、天津津春4号、广东农科院的早青二号和粤秀一号、扬州大学的玉秀2号、康秀4号和6号等。这些品种对有机农业发展有积极贡献。选择黄瓜品种需考虑自然环境、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饮食文化和培育年限。适宜的培育年限为2~3年,以确保生长发育稳定和产量高。最好选择经过种植检验的成熟品种,以保证品质和产量。

二、育苗技术

1、苗床准备

为确保优质苗床的建设,需提前规划土壤养护。选择未种植葫芦科作物的土地,针对性改良土壤。深度挖掘并过筛土壤,增加疏松度和肥沃度。使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进行杀菌消毒。采用腐熟有机肥料混拌土壤。播种前,确保土壤湿度适中,进行透水处理。苗床大小应根据温室大棚尺寸确定。苗床土使用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消毒。肥料拌合按有机肥和筛土4∶6或3∶7配比,加入3kg/m3硫酸钾复合肥和5kg草木灰。遵循这些步骤可建立优质黄瓜育苗基地,提高种植质量和产量。

2、科学播种

在播种黄瓜种子前,需进行处理。晾晒种子2~3天能杀死微生物并提高吸水率。播种前一周开始晾晒。接着泡发种子,用55℃~60℃温水泡10分钟,搅拌后降至28℃~30℃,浸泡4~6小时。泡发后,将种子捞出进行24小时催芽,保持27℃~30℃温度和适宜湿度,种子会长出白芽。催芽2天后,调整温度,准备播种。播种前,苗床需透水,撒入营养土,株间距2cm,覆土0.5~1cm,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

3、嫁接处理

黄瓜幼苗移植时需用湿布覆盖根部以防失水。作为砧木的黄瓜,需用消毒刀片在子叶下缘1cm处以45°角切入,深约胚轴一半,长1cm。然后以30°~45°角从子叶处取下幼苗,深也为胚轴一半。将黄瓜和南瓜幼苗切口嵌合,用嫁接夹固定。嫁接后迅速移栽并浇水,覆盖拱棚保温保湿。移栽后严格控制温湿度,前三天密闭管理,保持25℃~30℃恒温,夜间15℃,湿度75%,避免阳光直射。4~5天后,幼苗适应新环境,温度保持25℃~30℃,夜间18℃~20℃,湿度75%,适当光照。5~7天后,逐渐撤去密闭和遮阴管理,昼间20℃~25℃,夜间17℃~18℃。10天后,拆除棚,嫁接切口愈合,清理砧木侧芽,转入正常管理。15天后断根,若幼苗萎蔫调整湿度。定植前一周通风,提高成活率,定植时白天20℃,夜晚10℃。

W020230516610348666314.jpg

三、科学定植技术

1、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在5%~6%以满足有机黄瓜生长需求,不足时可施用牛粪或菇渣改善,具体标准依实际检测结果而定。

2、黄瓜田每667m2植株数量应控制在2800株~3500株,以保证通风和阳光,促进生长。灌根菌液的选择应结合品种和技术方案,确保养分供应,实现优质高产。

四、水肥管理技术

温室大棚有机黄瓜生长速度快,养分需求高。应根据生长阶段调整追肥,前期轻、后期重,少量多次。灌溉应科学规划,缓苗期需灌溉,稳定期少量灌溉,避免暴晒。干燥时午间垄间灌溉,控制水量。幼株2~3片真叶时首次施肥,建议少量多次,每周一次,以保证黄瓜正常生长发育。

五、田间管理关键技术

在冬季,黄瓜生长需要防寒措施,晚上用草帘覆盖保持温度,白天揭开以通风和增加光照。湿度高时,需调控以防病害。早春结瓜期,需精确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肥水。低温可能影响雌花发育,喷施保果灵可提高坐果率。结瓜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4℃~28℃,夜晚13℃~17℃最适宜,严格控制通风时间。盛瓜期需充足水分和养分,每周浇水1次,做好排水防涝,除草浅耕保持田间整洁。采收2~4次后,使用氮磷钾复合冲施肥追肥,用量为10~15kg/667m2,为果实提供足够养分。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发展,人们追求健康食品,有机黄瓜市场潜力大。在温室种植时,需科学选种、育苗、定植及管理水肥,减少化学防治,提高种植质量和产量,以实现更大经济收益。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788@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NMZFZY.CN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