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官方网站!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农技推广
农技推广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技推广
蓝莓栽培前期准备和高产高效管理技术推广
2024-10-17编辑:作者: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u=3283966401

蓝莓,又称笃斯越橘,属于杜鹃花科越橘属,是国际上认可的潜力巨大水果。其果实富含营养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减缓大脑衰老、保护视力和降低癌症风险,并可用于提取天然色素。蓝莓经济效益高,全球广泛种植。中国栽培者需学习新技术以提升产量。

1、前期准备

1 温室选址及建造

栽培人员在选择温室位置时,应优先考虑平坦、向阳、背风的坡地,并确保交通便利、水源近、电力稳定。为降低成本,应选择酸性砂壤土,保证土层厚度满足蓝莓生长需求。温室数量多时,调整棚间距和朝向,使其坐北朝南偏西10°~15°。采用辽沈Ⅳ型温室结构,因其成本低、运输方便、环保效益好。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如JB/T 1059、NY/T 1553和NY/T 610。确保温室供电稳定,配备备用电源,以防断电损失。内部安装加热设施,如补光灯、电暖气,以应对寒潮,维持温度稳定。在温室一侧建造蓄水池,保证灌溉水温适宜,减少对根系的刺激。

2 整地改土

在蓝莓栽培中,整地标准是垄沟宽0.6米,垄台宽1.2米。苗木栽培应采用变化性密度,幼苗株行距为0.75米×2.0米。在垄台中心纵向开沟,深度和宽度至少40厘米。沟内原土和草炭土混合,比例1∶1,加入40千克硫黄粉后回填并灌溉。取样测评土壤,确保适合蓝莓生长。若土壤pH值过高,用化学药剂调酸;若pH值过低,加石灰粉调整。北方土壤有机质通常低于3%,需增至10%以上。东北地区可施加草炭改善土质,每亩约151立方米。秋季收集松塔、锯末等与牲畜粪便混合后加入土壤,提高肥力。目前菌肥种类多但效果不明确,可考虑使用Pt菌根剂,促进蓝莓生长。

3 育种栽培

选择栽培品种时,应组合早中晚品种,确保果实品质好、大小适中、需冷量低、甜度高。北方常用温室栽培北高丛蓝莓,如北陆、蓝金等,成熟期4月末至6月初。南高丛蓝莓种植面积增加,如H5、云雀等,成熟期3月中旬。栽培时可选授粉品种搭配,比例控制在8∶1至6∶1,以优化果实品质。

2、栽培重点

u=3283966401

1 水肥供应

研究表明,蓝莓栽培中氮、磷、钾的最佳施肥比例为2∶1∶1。推荐使用铵态氮肥,每株施用量为27~44克。换季时应采用随水带肥技术补充营养。追肥应在萌芽前、开花后、果实成熟转色三个时期进行,遵循少量多次原则。8月下旬可集中施用磷肥与钾肥,并根据生长情况适量施用硼肥。追肥可结合灌溉进行,以提高营养吸收率。生长前期应主施氮肥,后期则减少氮肥用量,增加钾肥与磷肥。秋季基肥施加应从9月中旬开始,沿南北方向开沟,深度约40厘米。避免开沟过深或过浅,以免影响根系。混合复合肥与硫磺粉施用,若土质黏稠度高,可播撒大粒河砂以增强透气性。追肥时应增加含酸根复合肥使用量,禁用含硝酸盐及氯的肥料,并严格审查肥料成分。每亩有机肥施加量应为1000至1500千克。施肥时应遵循NY/T 496准则,确保流程有序。

在蓝莓果实膨大期,施用腐植酸钾水溶肥可促进果实发育,保障品质。叶面肥的施用应与病虫害防治相结合,展叶后每7至10天喷施一次。常用的叶面肥有狮马系列,根据需要选择,以助蓝莓顺利展叶。果实完全上色后,停止叶面肥喷施,以免影响品质。8月后,喷施磷酸二氢钾可加速花芽发育。蓝莓缺铁易失绿,施用螯合铁可减少此现象。萌芽前疏花芽,确保每个结果枝花芽数量3~5个,去除复芽,防止营养过度消耗。花后疏花,保证每个结果枝约4个花序。花期放蜜蜂或熊蜂授粉,提高坐果率、产量和品质。

2 修剪工作

为确保植株健康生长,栽培人员应定期进行疏枝,去除不良分枝,特别是对超过3年和6年的枝条采取相应疏除措施。定植后,立即去除幼树的不良枝条,保留壮枝,并在随后的两个生长季继续疏枝,保留4个左右的基生枝。常规修剪主要目的是控制生长速度和保持光照,应疏弱留强。采后修剪应在收获后约15天进行,保留约75个结果枝和350个花芽,之后及时揭开大棚外膜以改善通风。

3 收获及储藏

栽培人员应根据蓝莓品种的成熟期分批采收,当果实成熟度达到25%即可开始。人工采收可保证果实质量,需轻柔操作以减少损伤。使用适当的工具如分割式浅盘可提供更好的保护。雨天或湿度高时应延迟采摘。通常需3~5次采收完成。采收计划要考虑品种特性、运输距离和天气等因素。装盒前用风扇吹干果蒂以降低病菌感染风险,并促进愈伤组织形成,避免变质。采收后应立即冷藏果实,温度控制在3~8℃。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788@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NMZFZY.CN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