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官方网站!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农技推广
农技推广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技推广
双丰收: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深入推广
2024-09-02编辑:作者:邓少用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以及玉米种植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传统种植模式下,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马铃薯套种玉米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发展趋势。近年来,推广马铃薯套种玉米技术,已形成了成熟的种植模式和管理措施,为马铃薯套种玉米的可行性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发展马铃薯套种玉米种植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每亩马铃薯套种玉米的净利润可达2000-3000元。新时期,为更好实现马铃薯玉米的增产增收在今后栽培管理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玉米马铃薯套种栽培技术规范的有效总结和技术推广,转变传统生产模式,切实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种植效益。

一、马铃薯套种玉米的技术应用优势

马铃薯套种玉米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一年内可收获两次,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土地闲置。套种模式可充分利用两种作物对环境不同需求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减少资源浪费,还能减少病虫害发生,增加生物多样性,适应性强。套种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保墒。此外,马铃薯套种玉米可提高土地产出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降低生产成本。

二、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玉米马铃薯.jpg

1种植地选择及处理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有充足的光照条件、远离污染源,灌溉水源充足的种植地,避免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地块种植马铃薯等茄科类作物。秋季要注重做好翻耕整地工作,利用农机深翻耕地块,深度25-30cm,翻耕后耙平土地,清除杂草和石块,起垄作畦,垄宽90-120cm,垄高10-13cm。结合整地还需要做好基础的吸入工作,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5000kg,复合肥尿素30-40kg、磷酸钙50-60kg、硫酸钾20-30kg。有机肥和化肥要充分混合输入到地表,翻入到土壤层以下。

2马铃薯和玉米的品种选择

玉米选择时应该从环境性能力和品种的抵抗能力出发通常要选择抗性好、产量高、适应性强,生育期适宜,熟期与马铃薯套种相匹配,株型紧凑,株高适中,穗位高,产量高,籽粒饱满,商品性好的优质玉米品种。马铃薯在选择过程中同样考虑选择抗性好、产量高、适应性强,生育期适宜,产量高,品质好,薯块大而均匀,薯块淀粉含量高。目前推广应用较好的优质玉米和马铃薯品种主要有北玉8298 、大天2416 、贵卓玉899、威芋 5 号、米拉、云薯 108等。

3马铃薯和玉米的种子处理

玉米间作马铃薯3.jpg

①马铃薯种薯处理

播种前将马铃薯种子(即马铃薯块茎)晾晒在阳光下,使其表面干燥,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晒种时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以免损伤种子,晾晒2-3天。然后将马铃薯种子放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以促进种子发芽,要定期检查种子的发芽情况,及时清除未发芽的种子,以免影响其他种子的发芽,催芽7-10天即可。然后进行切块处理,切块时要尽量保持每个块茎的芽眼完整,以利于发芽,切块的大小一般为20-30g,每个块茎可切2-3块,在切换期间也需要严格落实消毒制度,准备两把切刀,当遇到有害马铃薯之后,应该立即更换切刀,并对接触过病害,马铃薯的切刀使用0.1%-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润消毒。将切好的马铃薯块茎与草木灰进行充分混合,这样能够加速创面的愈合,通常每100kg种薯使用草木灰30-50kg。

②玉米种子处理

玉米播种前做好晒种和种子精选以及药剂拌种工作,晒种可以降低种子的含水量,有利于种子呼吸,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同时还能够破坏一些病菌的生存环境,减少种传病害的发生。播种前1-2周,在晴朗的天气下,将种子摊放在干燥、通风的场地上,避免直接暴晒在强烈的阳光下以防烫伤种子,晒种1-2天,每天需要翻动种子几次,确保均匀干燥。必要时选择使用种一剂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常用到的种剂主要有,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28.08%噻虫嗪、0.66%咯菌腈、0.26%精甲霜灵三元复配剂,上述几种种一剂的使用剂量分别为10kg种子使用10mL、10g、10g。在拌种操作过程中应该认真阅读并遵守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性质、用量、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确保种子与药剂充分混合,避免出现药剂残留或未均匀分布的情况,拌种后应尽快播种,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药效降低或失效。

4科学播种马铃薯和玉米

一般来说马铃薯播种温度在10-15℃,玉米播种温度在15-20℃,避免在高温、干旱或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播种,以免影响出苗率和生长速度。同时,根据马铃薯和玉米的生长周期,合理安排播种日期,一般马铃薯生长周期为100天左右,玉米生长周期为120天左右。通常马铃薯播种在前玉米播种在后,以确保马铃薯生长结束后,玉米能够及时接替生长。马铃薯玉米套种种植模式之下一般采用二套二的种植模式。2.8m开厢分带,1.6m种植两行马铃薯,1.2m种植两行玉米,其中马铃薯为单行垄作,行距控制在90cm,垄高控制在13cm,玉米采用平地点播种植方式,行距60cm,马铃薯和玉米之间的行距控制在70cm。马铃薯在播种处理过程中,按照株行距25×90cm进行点播播种,每亩播种量控制在150-200kg,播中深度控制在5-8cm。玉米采用地膜覆盖多种技术,平地覆盖地膜之后打孔进行点拨处理,每个播种穴播种2-3粒种子株,行距控制在60×60cm,播种深度控制在3-5cm,覆土厚度控制在2-3cm,播种结束之后要及时封堵播种孔。

5田间管理

玉米间作马铃薯2.jpg

①马铃薯和玉米适时查苗补种

在马铃薯和玉米分别播种7-10天进行第一次查苗,逐一检查每个播种穴,查看马铃薯和玉米种子的发芽情况。对于未发芽的种子,要及时进行补种。在查苗过程中,对于未发芽的马铃薯和玉米种子,可进行补种。补种时要选择生长健壮的种子,以保证出苗率。补种的方法有多种,如开沟补种、穴播补种等,补种后,要适当覆盖土壤,并压实,以利于种子发芽。在玉米补种过程中,对于缺苗不严重的地区,可以从稠密地区移栽幼苗进行步骤或者保留双株。

②玉米苗期间苗定苗管理

苗期要做好玉米的健苗定苗工作,确保植株分布均匀。间苗是为了让玉米植株之间的空间更加合理,使阳光和土壤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防止植株之间过度竞争,促进个体健康成长。一般在出苗后到3-4片叶时进行。观察玉米植株的生长情况,选择在晴朗的天气进行间苗,用手轻轻拔除生长过密、弱小、病虫害侵染的植株。定苗是为了保留适量的健康植株,确保适宜的密度,以获得最佳的光合作用效率和产量,通常选择在玉米生长到5-6片叶时进行,选择留下生长一致、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按照去大留小去弱留强去杂留醇的原则,每穴保留1株壮苗。

③马铃薯和玉米适时中耕除草

在马铃薯出苗后15-20天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深度一般控制在5-8cm。在马铃薯幼苗生长旺盛期(约30-40天)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深度一般控制在10-15cm,此时杂草生长旺盛,减少杂草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在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时要进行大培土,培土厚度控制在5-8cm,要以覆盖住马铃薯薯块为宜,避免在马铃薯薯块膨大期导致外漏变绿,影响到商品价值。玉米中耕除草时应该掌握苗旁浅锄,行间深锄的中耕原则,玉米出苗后10-15天,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深度控制在3-5cm,出苗后的20-30天进行第2次重耕除草,深度控制在10-15cm。

④马铃薯和玉米适时施肥灌溉管理

马铃薯齐苗后要严格控制大田的墒情,通常不需要进行灌溉,如果遇到连续干旱,天气应该进行浇水灌溉,灌溉时最好进行垄灌,灌溉深度不能够超过垄高的1/3,然后进行中耕培土。当马铃薯进入现蕾期,会逐渐进入到水分需求的临界阶段,这个时期遇到干旱将会对马铃薯的开花结薯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这个阶段要及时进行灌溉并结合灌溉,每亩施入尿素10kg,施肥深度控制在5-8cm,距离马铃薯植株20-25cm处施入。马铃薯进入结薯期之后,要严格控制好施肥量,尤其是严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量,避免植株土壤影响到地下薯块的膨大,这个时期要保证土壤墒情控制在70%-75%,并搭配使用0.5%的尿素溶液20kg和和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5kg进行叶面喷洒,每间隔14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1-2次。如果植株出现了徒长现象,要及时进行化学调控,可以选择使用100mg/L的多效唑每亩使用3g,兑水30kg进行叶面喷洒,间隔10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两次。玉米苗期阶段主要是出全苗培育健壮幼苗,这个阶段通常不需要进行追肥灌溉,如果植株矮小,叶子发黄,底肥施入不足,根系生长发育不良,应该及时追施苗肥,通常每亩追施尿素5kg。当进入拔节期和孕穗期之后会进入到水分养分需求的临界期,这两个阶段结合灌溉每亩追施尿素10-15kg和20-25kg,保证这两个阶段大田土壤的持水量能够达到70%-80%。

6病虫害防治

在开展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应该坚持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注重加强大田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各类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趋势和流行特点,确保早发现早判定病情,及时采取药物进行防范。

玉米间作马铃薯1.jpg

①玉米病虫害防治

玉米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玉米叶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蚜虫,在上述几种病虫害防范过程中要做到规范用药,保障用药的针对合理,确保在短时间内缓和临床症状。玉米螟在危害初期可以每亩用5%甲氰菊酯乳油100-150mL,或者20%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150mL,兑水30kg喷雾,重点喷洒玉米心叶。玉米叶斑病可以每亩用8%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150g,50%丙硫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50kg进行大田喷雾。防治玉米纹枯病可以每亩用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50g,或者25%霜脲氰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50kg喷雾。玉米蚜虫每亩用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50g,或者20%氟啶虫胺腈可湿性粉剂80g,兑水30kg进行喷雾,上述病虫害的药物使用间隔为10-14天,防治次数为2-3次。

②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主要有晚疫病、病毒病、二十八星瓢虫和蚜虫,针对上述几种病虫害,要做到规范使用药物,保证用药的精确高效。晚疫病可以每亩选择使用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150g,或者25%霜脲氰可湿性粉剂100-150g或者25%氰霜唑乳油80-100mL,兑水30-40kg喷雾。病毒病推荐每亩用3%吗啉胍可湿性粉剂100-150g,或者3%氨基寡糖素水剂100-150mL,兑水50kg喷雾。二十八星瓢虫可以每亩用9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150g,或者20%敌杀死乳油150mL,兑水40kg喷雾。蚜虫可以每亩应用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50g,或者20%氟啶虫胺腈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30kg喷雾,上述药物的使用间隔为7-14天,连续使用2-3次。

综上所述,马铃薯套种玉米技术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立体复合式种植模式。通过发展马铃薯玉米套种种植技术模式,能够更好地增加单位面积内的农作物产量,真正实现致富增收,提高农田利用效率。为此在马铃薯和玉米套种种植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新技术的有效推广和示范,指导农户掌握现代化的栽培技术方案,确保种植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788@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NMZFZY.CN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