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菜品种的选择与处理
①油菜品种的选择
要确保所选择的油菜品种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产量潜力大、抗病虫害能力强、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适宜机械化生产。目前推广用较好的油菜品种,主要有青杂5号、青杂9号、青杂15号、青杂12号、华油杂62号、秦油杂19号、陇油19号、陇油17号等。
②油菜种子的处理
在容器内放足清水,倒入种子进行搅拌,之后捞去浮在上面的轻种、杂质,最后捞出下沉的种子晾干。选择晴天将种子在阳光下晾晒1-2天。播种前要做好药剂拌种,油菜种子可选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8-16mL/1kg,或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mL/1kg,加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2g/1kg,兑水20mL,混合均匀调成浆状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晾干后即可播种,可防治蚜虫和黄曲跳甲。配制好的药液应在24h内使用,以免产生沉淀影响使用;拌种处理后的种子应及时播种。
注意:晒种时种子避免与金属器具接触,也不要将种子直接放在水泥地上,防止高温产生局部性温度过高烫伤种子。
2、种植地的选择与处理
油菜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既可以在砂质土壤中种植,也可以在粘质土壤中种植。但是,为了获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最好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同时,油菜对pH值的要求较宽,pH值在6-7.5之间的土壤都适合种植油菜。在油菜播种前,应提前进行翻耕整地,以改善土壤结构,杀灭病虫害,提高土壤的肥力。沙质土壤和轻质壤土的翻耕深度可以达到20-30cm,而粘质土壤的翻耕深度可以稍浅,约15-25cm。翻耕后,土壤应破碎、平整,以利于播种和幼苗的生长。底肥应在翻耕时深施,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1500-2000kg/667m2、45%的复合肥10-15kg/667m2、过磷酸钙15-20kg/667m2和硫酸钾10-15kg/667m2。施肥后,应将肥料和土壤混合均匀,防止肥料烧伤幼苗。
3、科学播种
②播种方法
在油菜种植过程中应该积极推广应用机械化宽幅云播播种技术。油菜机械化宽幅匀播播种是一种现代化的播种方式,它能够提高播种效率,节约人力资源,同时确保播种质量。播种行距通常在20-30cm之间。适播种深度通常在1-2cm之间。播种量通常在400g/667m2左右,具体数量应根据油菜品种、种子大小、种子活力等因素进行调整。
4、田间管理
①查苗补苗
油菜种子播种后,观察种子发芽情况,检查土壤表层是否有幼苗出土。一般情况下,播种后5-7d左右,种子开始发芽。幼苗长出2-3片叶时,进行查苗。对于缺氧较为严重的,要及时进行补种。补种方法有移苗补栽和直接播种两种。对于缺苗不严重的推荐,采用移植补栽方法。将生长良好的幼苗从其他区域移植到缺苗区域。移植时注意保护幼苗根系,避免损伤。移植后及时浇水,确保幼苗成活。对于缺氧较为严重的,可以采用直接播种方法,在缺苗区域进行播种,播种方法与原播种区域相同。
②间苗定苗
间苗通常在油菜出苗后10-15d进行,此时油菜已经形成2-3片真叶。间苗主要是去除病弱苗和过密苗,保留健壮苗,以达到适宜的植株密度。间苗后的植株间距通常在8-12cm之间。具体的间距应根据油菜品种、生长条件和种植目标进行调整。定苗通常在油菜形成5-6片真叶,高约10-15cm时进行。定苗后的植株间距通常在20-30cm之间,行距在30-40cm之间。
③中耕除草
油菜出苗后高达5-8cm,即3-4片真叶阶段时,可以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在第一次中耕除草后,每隔10-15d进行一次,直至油菜长到可以覆盖田面,阻止杂草生长。因为此时的杂草刚刚开始生长,易于清除,也可减少对油菜苗的干扰。中耕除草的深度主要取决于油菜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的湿度。一般来说,中耕深度约为5-10cm,以不伤及油菜根部为准。
④追肥灌溉
春季油菜生长周期较短在大田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到早追苗肥重施薹肥,当油菜进入到花荚期之后,要适量补充肥料,满足植株的生长需求。一般在定苗7-10天d左右,追施尿素4-6kg/667m2。油菜进入到抽胎期之后是营养生长向着生殖生长转变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需水需肥量最多的时期,一般追施尿素8kg/667m2左右。当油菜进入开花后期之后,生殖生长占据主导优势,一边开花一边结荚,这个时期是决定单株结实量的关键时期,所以要追施一次花荚肥,通常可以选择使用1-2kg/667m2的尿素和100-200g/667m2磷酸二氢钾,分别将其配制成1%-2%、0.1%-0.2%的溶液,进行叶面喷洒,增强叶子光合作用能力,一般间隔7-14d使用一次,必要时使用1-2次。同时在油菜的现蕾期和开花期要做到科学灌溉,确保这两个阶段的田间持水量能够达到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