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官方网站!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Cultivation techniques
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您的位置: 首页 > 栽培技术
大棚草莓套种水果玉米技术要点
2025-04-24编辑:作者:刘秀涛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小草莓.jpg

一、草莓栽培过程技术要点

1、定植前整地与设施消毒

种植前土地均匀施入2500~4000kg/667m2的商品有机肥,进行深翻作业,确保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深翻后灌溉田地,促进土壤结构优化。覆盖塑料薄膜,修补大棚膜破损,确保封闭性。形成高温环境,进行约20天的高温闷棚发酵与消毒,有效杀灭病原菌、虫卵和杂草种子,降低草莓病虫害风险。

2、定植与种苗消毒

草莓的定植密度控制在每畦两行,株距20cm,行距25cm,种植深度为6~8cm,以有效避免草莓苗因过密或过疏而导致的病虫害问题。此外,在移栽前,使用多菌灵、速灭杀丁等药剂对种苗进行浸泡处理,以杀灭可能携带的病菌和虫卵,具体来说,大棚需使用多菌灵500~700g/667m2,速灭杀丁200~300mL/667m2,浸泡时间为15~20min,通过种苗消毒,可以杀灭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

3、定植后的田间管理

①定植后管理

在定植后,铺设黑色地膜是必要的措施,其主要作用在于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从而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此外,地膜下设置滴灌系统,能够确保水分与养分的精确供给,避免传统灌溉方式可能导致的土壤湿度过大、病害频发等问题。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当夜间温度降至接近冰点(约5℃)时,应及时在棚室上加盖透明薄膜,以进一步提升温度和湿度。为了应对潜在的极端低温天气,棚内还需增设第二层膜,构建起多层温度与湿度调控体系。

玉米草莓套种(1).jpg

②盖膜前进行肥水管理

盖膜前,施用腐熟后的猪粪3000~5000kg/667m2,并配以氮、磷、钾各占15%的硫酸复合肥40~50kg/667m2,在草莓定植缓苗后和开花结果期间,每隔20~30d,选用腐殖酸复合冲施液肥3~5kg/667m2,或根据作物需求调整至高含量三元复合肥5~10kg/667m2,为进一步提升作物光合效率与抗逆性,可辅以叶面施肥,如喷施浓度为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选用稀释至5000倍的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以增强草莓的抗逆性和促进果实品质提升,对于水分可采用滴灌系统进行灌溉,每隔5~8d需灌溉一次,收获期可缩短至每隔3~5d灌溉一次,特别在傍晚时分进行,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灌溉效率。

③棚内通风降湿

草莓生长旺盛期,需密切监控棚内温湿度。早晨开启顶部通风口排除湿气,控制湿度约60%。温度升高时,开启侧窗和底风口增强空气流通,维持温度20~25℃。病害高发期,如灰霉病,可短时闷棚至35℃,湿度降至50%以下,持续2小时后迅速通风降温,连续2~3次以杀灭病菌,减少病害。

4、大棚草莓病虫害防治

在草莓与玉米共生阶段,针对可能出现的叶螨为害,可以引进害虫天敌捕食螨,通过在大棚内释放3000~5000只左右的捕食螨,来控制叶螨的种群数量,在引进天敌存在困难或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建议使用300g/hm2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兑水750kg/hm2进行喷雾防治,该药剂有效防治叶螨,对草莓和玉米生长影响小。使用时请遵循农药说明,确保施药量和时间精准,以降低残留和污染。

二、水果玉米栽培过程技术要点

1、水果玉米培育壮苗

①苗床选择与设置

畦面宽度设定为1.2m,便于日常作业如施肥、除草、采摘等;畦高0.3m,确保根系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并有效防止水淹;畦间沟宽0.4m,既利于排水,也为田间行走和机械化操作预留了足够空间,从而实现了高效便捷的田间管理。

玉米草莓套种.jpg

②营养土及盖籽泥的制备

营养土制备需要选取当地丰富的阔叶树落叶(如杨树、槐树等)作为基础材料,加入2.5kg尿素(或等效的家畜粪尿250kg),并配合富尔德微生物发酵剂3kg,以及加入米糠5kg以调节碳氮比,兑水150~200kg,使发酵物料的含水量达到60%~70%,将原料混合均匀后堆积成大堆,边堆边踩实以缩小体积,用尿素水均匀喷洒在堆上,接种富尔德微生物发酵剂,发酵过程中,应定期翻堆以保证发酵均匀,通常经过20d左右即可完成发酵。而盖籽泥制备则需选用细土或细沙,加入腐熟有机肥,其比例为土与有机肥的比例为9 :1,将混合好的盖籽泥进行充分搅拌,在日光下暴晒2~3d,以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

③精细制作营养钵

选用直径6cm的专用营养钵,制钵前,对营养土的水分进行精心调控,提前2~3d调整至最佳状态,即土壤手握成团,松手即散,彻底排除任何可能影响根系发育的僵块与硬块,播种前夕,严格按照需求,精心制作4500~4700个/667m2营养钵,并立即覆盖上农用薄膜。

2、玉米种子处理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主要选用早熟、优质、口感好且抗病性强的品种,如“浚单20”,该品种不仅适应性强,而且其金黄色的半马齿形籽粒深受市场欢迎,为有效预防种子带菌引发的病害,需要采用种子包衣技术,选用含有特定杀菌剂和生长调节剂的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1.5%进行拌种,也就是每100kg种子需使用1.5kg种衣剂,充分搅拌均匀后晾干备用,这种处理方式能减少玉米丝黑穗病、苗枯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或者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进行配置,加水至种子量的2倍,浸泡种子8~12h,浸种后捞出晾干,即可播种。

3、水果玉米科学播种

一般在草莓收获前的早春季节,开始套种第一茬水果玉米,在播种环节,农户要选择催芽已经露出白点的优质种子进行播种,采用“一钵一籽”的精细播种方式,确保每颗种子都能获得充足的生长空间,播种深度控制在3cm左右,且轻轻覆盖一层厚度约为0.5~1cm的细土,均匀喷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为种子的萌发创造良好的条件。

4、苗床管理

为培育特早熟茬水果玉米,建立稳固的双层棚架结构,铺设电加温线和透明膜,播种后覆盖地膜以提升温度和减少水分蒸发。幼苗出土前保持地膜覆盖,50%幼苗出土后移除,确保光照和空气流通。播种后一次性灌溉,避免直接浇水,使用细雾喷壶补水。二叶期保持20~22℃环境温度,预防徒长。移栽前逐步扩大棚膜揭膜面积,增强幼苗适应力。

5、科学进行移栽玉米苗

玉米苗在2叶1心到3叶1心阶段移栽最佳,此时秧苗适应力强,生长潜力大,能快速恢复并进入快速生长期。移栽时,土壤水分管理至关重要,保持土壤湿润是移栽成功的关键。土壤过干会损害根系,延长缓苗期,影响生长速度和产量。因此,移栽前应充分灌溉,确保土壤含水量适中,移栽后也要及时补水。与草莓间作的玉米种植模式建议每两株草莓间种一株玉米,这样能有效利用空间,减少病虫害,促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环境,有利于作物健康生长。

6、剥去水果玉米分蘖现象

水果玉米生长易出现分蘖,消耗养分,影响生长发育,增加病虫害风险。建议在长出3~4片叶时首次剥除,之后每7~10天检查一次,及时去除新分蘖。操作时,剥除主茎基部和附近侧枝,保持主茎周围无多余枝条。对长势弱或易损伤植株,剥除标准可放宽。晴天剥除分蘖以减少感染风险,剥后及时销毁,防止病菌扩散。这有助于养分集中供给,促进植株健康生长,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

7、棚内人工授粉

在大棚环境中,由于空间相对封闭,自然授粉效率可能受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户可以选择蜜蜂授粉,因为一只蜜蜂1天可采蜜40次,每次访问约100朵花,即一只蜜蜂一天能接触4000朵花。因此,可以投放约2000~5000只工蜂,以便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授粉工作。尽管人工授粉速度无法与蜜蜂相比,但在特定条件下仍具有其独特优势。农户可采用手持授粉器或毛笔等工具,轻轻抖动玉米雄穗,使花粉散落,再逐株对花丝进行涂抹或轻触,确保每株玉米都能均匀授粉,建议每隔2~3d授粉1次,确保授粉效果。

8、草莓与水果玉米采收

草莓应在成熟且市场需求时采收,表现为颜色鲜亮、香气浓、硬度适中。建议在温度适宜的早晨或傍晚轻柔采收,并分级包装以保持品质。水果玉米的采收则需在籽粒饱满、含糖量高、口感最佳时进行,通过观察苞叶颜色、籽粒灌浆情况及品尝甜度来确定最佳采收时机。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788@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NMZFZY.CN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