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官方网站!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畜牧兽医
畜牧兽医 您的位置: 首页 > 畜牧兽医
牛出血性败血病的诊断与有效防治措施论述
2024-12-30编辑:作者:包金荣 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牛.jpg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提高,饮食习惯改变,导致对猪、牛、羊等肉类的需求增加,促进了畜牧业的扩张。在牛养殖中,牛出血性败血病是一个常见问题,有效的诊断和防治措施能减少经济损失,提升养殖效益。本文将探讨该病的发病规律、特征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症状特点

牛出血性败血病会导致牛体温升高,反刍能力下降,呼吸困难,精神不振,以及组织器官出血性炎症。症状可能包括水肿型、败血型和肺炎型。

1、败血型牛出血性败血病发病急,体温迅速升高至41~42℃,呼吸和脉搏加快,病牛可能出现肌肉震颤、鼻镜干燥、结膜潮红等症状。食欲下降,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粪便恶臭带血,鼻孔和尿中带血。体温后期下降,若不及时治疗,病牛可能半天到一天内死亡,致死率高。

2、肺炎型牛出血性败血病病牛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变蓝紫色,鼻液泡沫样且浓稠,粪便恶臭带血。胸部听诊有浊音和痛感,支气管有水泡性杂音,胸膜摩擦音。病程3~6天,反应时间较长,救治机会较多。

3、浮肿型出血性败血病病牛结缔组织炎性水肿,呼吸困难,多因窒息死亡。舌头肿大外伸、流涎。病程一般为12天。

、诊断方法

兽医可利用临床观察和听诊来诊断牛出血性败血病,并根据病牛症状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不同类型的该病在解剖后也有明显差异。

1. 败血型牛出血性败血病表现为内脏器官充血,身上出血点多,黏膜、浆膜、肺部、舌部和皮下组织可见出血。胸腔有渗出液,淋巴结水肿。

2. 浮肿型牛出血性败血病特点包括结缔组织内有深黄色液体,咽喉部位有黄色胶样物体,咽部和颈前部淋巴结高度肿胀,上呼吸道黏膜发炎。

3. 肺炎型牛出血性败血病解剖可见胸腔有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液,部分病牛有包心炎和腹膜炎,支气管和纵隔淋巴结紫色并有出血点,胃肠道炎症。

、治疗方法

1、病牛处理

发现牛出血性败血病时,应立即处理病牛,因为此病为急性传染病,易扩散,造成经济损失。该病通过多种途径传播,需对环境进行适当处理。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出血性败血病病毒在干燥环境下存活时间短,高温可迅速杀死病毒,消毒剂亦有效。因此,工作人员应清理牛舍,隔离病牛,并使用烧碱或过氧乙酸溶液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

2、西药治疗

一般情况下在西药治疗的过程当中可以引入头孢噻呋钠、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开胃提神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相应的药剂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用药量。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药剂在治疗的过程中都需要结合病牛的体重对用药量进行估算和分析,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结合病牛体重以及不同药剂的用药说明科学控制药剂用量。用过程当中多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可以将肌肉注射的区域确定为病牛的颈部,此外,静脉注射也是较为常见的用药方法。用药的频次,一般情况下一天需要注射2次,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加强对病牛的观察,根据病牛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药量或转变用药类型。

3、中药治疗

在牛出血型败血病治疗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采用中药治疗方法,中药治疗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引入金银花、黄芩、黄连、栀子、茵陈等相应药物各50g,引入连翘、射干、天花粉、桔梗、山豆根等相应中药60g,配合牛蒡子30g煎煮灌服,连续服用23次,每天1次,观察病牛的恢复效果。

四、预防措施

1、做好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对养殖牛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尤其在市场需求增长和养殖数量增加的背景下。为防止牛巴氏杆菌传播,需优化养殖场管理,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牛舍通风和清洁,确保干燥,以减少细菌滋生和疾病风险;调整饲料结构,保证营养均衡,增强牛只抵抗力;强化食槽和粪便管理,防止细菌滋生;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管理重点,如春夏季保持干燥,秋冬季节保持适宜温度,并合理补充维生素以提高牛群抵抗力。

2、接种紧急疫苗

接种疫苗可增强牛群免疫力,但需记录疫苗有效期,并在有效期结束前重新接种。通常选用紧急免疫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同时,应选择牛出血性败血病高发期进行疫苗接种,并在发现病例时立即为健康牛只接种疫苗。

综上所述,牛出血性败血病的传染性、致死率相对较高,且在牛群养殖的过程中出现牛出血性败血病的概率也是相对较高的,因此相关养殖人员必须加强关注和重视,明确牛出血性败血病的临床表现,掌握基本的应对方法,并通过日常管理优化做好预防,避免牛出血性败血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788@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NMZFZY.CN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