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官方网站!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Aquatic fisheries
水产渔业
水产渔业 您的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抗药性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2024-12-02编辑:作者:赵军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使得病害防治成为关键,但抗药性问题逐渐严重,影响产业的可持续性。抗药性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过度使用单一药物、不当用药、养殖环境和管理问题,以及病原体变异。为解决抗药性,需实施科学对策,如药物轮换、合理用药、改善养殖条件和加强生物防治。本文将深入分析抗药性问题及其对策,旨在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分析

水产养殖.jpg

1、长期使用单一药物

水产养殖中,抗药性是指病原体对药物产生抵抗力,导致药物失效。这通常由病原体基因突变或遗传变异适应药物引起。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是主要原因,病原体适应后,药物疗效减弱甚至失效。这种做法忽略了病原体的遗传多样性,导致不敏感个体存活并繁殖,增加种群抗药性。此外,长期使用单一药物可能导致药物残留和水体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威胁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

2、药物使用不当或过量

在养殖过程中,缺乏专业知识的养殖户常因对病害防治认识不足而随意使用药物,这不仅无效还可能引起抗药性。不当的药物使用,如剂量不准确,同样无法达到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加剧抗药性。养殖户有时为了快速治疗而过量使用药物,这不仅不能彻底清除病原体,还可能对水产动物和环境造成伤害。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病害防治的难度,威胁整个水产养殖业。

3、养殖环境与管理不善

养殖池中常见的水质污染、富营养化和底泥淤积等问题,影响水产动物生长并促进病原体滋生。不当的养殖管理,如过度投喂、高密度养殖和不足的水体交换,导致水质恶化和病害频发。养殖户频繁使用药物以控制病害,却增加了抗药性风险。长期药物使用使病原体产生抗药性,形成恶性循环,养殖户需加大药物用量或更换新药,进一步加剧抗药性问题。

4、病原体的变异与进化

水产养殖中,病原体因环境压力如水质、密度、饲料等变化,通过基因变异适应。这导致一些病原体对药物产生抗性,长期使用特定药物会加剧抗药性。药物选择压力淘汰敏感病原体,留下抗药性病原体,导致药物失效。养殖环境的复杂性促进病原体变异和进化,生物群落和微生物种群间相互作用,病原体通过基因交流增强适应性和抗药性,环境变化也可能引发新病原体或原有病原体变异,加剧抗药性问题。

二、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减少抗药性产生的对策

水产养殖3.jpg

1、药物轮换与组合使用

药物轮换可减少病原体对药物的抗性。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可能导致病原体适应并产生抗性。通过轮换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可打破病原体对原药物的适应,减缓抗药性形成,延长药物使用寿命,提升防治效果。同时,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因作用机制和靶点不同,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并增加病原体产生抗药性的难度。

实施药物轮换和组合使用需了解养殖环境中的病原体情况。定期检测病原体有助于制定针对性药物方案。了解药物作用机制和副作用有助于选择合适药物。养殖者应根据养殖周期、病原体变化和药物效果评估制定轮换计划。药物组合使用时,考虑药物相容性和作用靶点,以提高防治效果并避免增加抗药性风险。同时,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或滥用导致成本增加和环境影响。  

2、科学选药与用药

选择合适的药物对防治病害至关重要,需考虑养殖环境、病原体种类和感染程度。盲目用药或频繁更换药物可能导致防治失败,甚至加剧病情,造成更大损失。同时,药物可能对水产动物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毒性残留和水体污染。因此,选择安全、低毒、环境友好的药物是必要的。

科学选药需考虑病害类型和药物特性。养殖者应根据环境、病原体和感染程度等因素,选择效果好、安全、经济的药物,并注意抗药性风险。用药量控制至关重要,应遵循说明书和规范,根据动物生长阶段和健康状况调整剂量。同时,用药时间的选择也关键,需考虑药物特性、病害发展和动物生长周期,以确保最佳防治效果。

同时,需关注药物残留,防止其对水产及环境造成危害。养殖者应选用正规厂家的合格药物,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妥善贮存管理,防止受潮、变质或过期影响药效。

水产养殖1.jpg

3、改善养殖环境与管理

养殖环境对动物健康和病害发生率有直接影响。清洁、适宜的环境可降低病原体滋生和传播风险。优化水质、定期清理池塘和设施、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都是减少病害的关键措施。改善环境可减少病害和药物依赖,降低抗药性。

养殖者需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如pH值、氨氮、溶解氧等,确保水质适宜。水质异常时,应迅速调整,比如增加换水和使用改良剂。利用微生物等生物净化技术可提升水质稳定性。定期清除池塘底部淤泥和残留物,防止病原体繁殖。加强通风和光照,增加水体溶解氧,有助于养殖动物健康成长。此外,升级养殖设施,如引入循环水和自动投喂系统,可提升效率,减少错误,降低病害风险。采用生态和立体养殖等新型模式,可改善环境,提高效益。

4、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加强生物防治技术应用需研发高效、广谱、低毒的防治剂,并利用基因工程等现代技术进行改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制定方案,总结经验,完善技术体系,并提升养殖人员技能。同时,结合养殖管理,监测环境,优化饲料,加强疾病监测,以减少病害发生。

同时,为最大化生物防治技术的效益,需与其他防治方法如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构建综合防治体系。例如,结合温度控制、光照调节等物理手段可提升生物防治剂效果;在必要时,可适量使用化学药物辅助治疗,但须严格控制用量和频率以防止抗药性。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788@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NMZFZY.CN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