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是原产于我国的淡水名贵品种,具有形态优美,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的特征,自古以来就有海中梭、江中鲥、河中鳜的说法。近年来,随着大众对鳜鱼需求量的逐渐增加,野生鳜鱼资源过度捕捞、过度开采所造成的种质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为加强种质资源的科学保存就需要积极发展人工养殖技术。
一、鳜鱼种苗培育技术
1、鳜鱼育苗设施的配置
根据鳜鱼育苗基地的现有条件,通常采用小网箱、小土池或者水泥池培育方式,有条件的可以选择使用专用的孵化设施。育苗主要选择使用小网箱育苗方式,小网箱的面积通常控制在1~4m3,箱体入水深度控制在50~60m3,网箱网眼的大小应该以饲料能够介入,但鱼苗不逃逸为主,在育苗过程中需要准备2~3种不同的小网箱,以便在育苗的中后期及时进行更换。育苗期间还需要配置好水泥池面积通常控制在10~20m2,水深深度控制在60~80cm池塘底部,最好有集苗沟槽,方便出苗操作。
2、鳜鱼放养密度的确定
在育苗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育苗设施和水源条件确定最佳的放养密度,具备水源流动条件的育苗地,水体可以放养2.5~3cm/m3规格的鳜鱼夏花1000~1500尾。对于采用土池育苗模式的,要根据饵料情况来配置养殖密度,通常方氧量控制在0.8万~1万尾/667m2。在育苗处理过程中,不管选择哪种育苗方式都应该确保有充足的适口饵料供给,经过25d左右的培育鳜鱼夏花的平均规格能够达到5cm以上.
3、鳜鱼鱼苗培育中的饵料配置
在鳜鱼鱼苗培育过程中,要想确保将鳜鱼小虾花培养成大规格体表在5cm以上的大夏花,就需要按照每1万尾配套不同规格的乌仔和小夏花饵料鱼150万~200万尾,通过配置适口的饵料能够提高育苗成活率。饵料的来源途径多种多样,其中乌仔主要以草鱼、鲢鱼、鳙鱼配套为主;另一种是捕捞野生的幼鱼,经过筛选之后制作成适口性的饵料,节省育苗成本。若是在土池培育大规格的鳜鱼夏花可以在放养鳜鱼鱼种15d左右在土池当中放养家鱼水花,按照30万~50万尾/667m2进行投放,利用原有的池塘培育鳜鱼饵料,确保鳜鱼进入池塘之后,立即有适口性丰富的饵料供给。
4、鳜鱼育苗管理
在鳜鱼夏花培育过程中,应该坚持每天投喂饵料两次,要确保每条鳜鱼夏花鱼苗搭配饵料鱼6~7尾,以投料半小时之后池塘当中略有剩余为主。饵料鱼的规格要保持适中,一般是鳜鱼体长的50%左右。同时在培育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做好养殖密度的调节,尤其是在鳜鱼大规格夏花培育的中后期由于生长速度相对较快,采食最旺盛,排泄物显著增多,加强水质调控十分关键。每天在饵料投喂前要加大水流,更好地冲刷污染物。另外,在鱼苗培育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认识到鳜鱼的自主摄食能力相对较差,当饵料不足或者饵料适口性相对较差时,会导致整个群体的大小差异较大,所以在育苗的中后期应该控制好养殖密度,适时地将大小不同的鳜鱼鱼苗进行分级培养,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因为饵料不足所造成的相互残杀,影响到成活率。当鳜鱼夏花的规格达到5cm以上,可以选择使用尼龙袋充氧健身运输。鱼苗在运输之前要停止投料,装袋结束之后可以在袋中加入少量的饵料鱼,这样能够防止运输过程中鱼苗相互残杀,一般每个尼龙袋可以装运大规格的鳜鱼夏花200~300尾,安全运输周期在5~8d。
二、鳜鱼高效养殖实用技术
1、鳜鱼池塘建设
池塘面积一般以667~3333m2为宜,面积不宜过大,以便于管理和控制水质。池塘的长宽比建议在5∶1左右,宽度保持在28~32m,底部呈浅弧形,中间稍深,边缘逐渐变浅,这样有助于水体循环和鳜鱼在池塘中的分布,池塘应有适当的水草区域,水草不仅为鳜鱼提供遮蔽,还有利于水质的净化。水深一般控制在1.5~2m并确保池塘有适当的深度梯度,池塘埂宽度保持在0.8~1.0m,坡比建议在1∶2到1∶5之间。在池塘内还需要设计良好的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应设置过滤设施,防止野杂鱼进入池塘。
2、鳜鱼池塘清理与消毒
鳜鱼夏季放养前将池塘的水排干,然后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淤,清除池塘底部的淤泥、杂草、碎石等杂物,保持池塘底部的平整。清理结束之后,灌溉潜水层一般控制在20~30cm,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生石灰的用量为50~100kg/667m2,漂白粉的用量为20~30kg/667m2。将消毒剂均匀撒在池塘中,然后进行充分搅拌,确保消毒剂能够充分与池塘底部的淤泥接触,达到彻底消毒的目的。消毒完成后,将池塘的水排干,然后进行充分暴晒10~15d,其间需要定期翻动池塘底部的淤泥,以保证淤泥的干燥程度。曝晒完成后,向池塘中注水,水层控制在0.5~1.0m。在池塘清理、消毒、曝晒、进水等环节完成后,可以进行鳜鱼夏花的放养。
3、鳜鱼放养最佳时间
鳜鱼夏花的放养时间通常在每年的5~6月,水温稳定在18~22℃时进行。在放养鳜鱼夏花前,需要对鱼体进行消毒处理,以消灭鱼体表的病原体。通常采用食盐水浸洗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浴的方法进行消毒。食盐水的浓度为3%~5%,浸洗时间为10~15min,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为20ppm,浸浴时间为15~20min。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的条件、水质情况、饲料供应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放养量为1000~1500尾/667m2,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将已经消毒好的鳜鱼夏花放入池塘中,注意避免鱼苗受伤。放养时可将鱼苗放入容器中,然后将容器轻轻放入池塘中,让鱼苗自行游出。
4、鳜鱼饵料投喂注意事项
在饵料投喂过程中,应该确保饵料鱼规格在鳜鱼体长的30%~50%,最大不能够超过50%,如果体格过大或者过小,均会影响到鳜鱼的正常采食和正常生产。每次投放饵料鱼之前都应该对其进行抽样检查,要保证饵料鱼的适口性。鳜鱼成鱼阶段每天采食量接近体重的10%左右。在养殖管理过程中,水体温度在25~35℃,鳜鱼的采食率和生长速度不会出现明显变化,但是饵料鱼的投喂量、投喂规格和投喂间隔要根据季节、气温、采食、鳜鱼的生长规格以及饵料鱼的数量综合考量,适时调节。一般在6月份头尾间隔控制在5~7d,饵料鱼的规格控制在3~7cm,每天饵料鱼的投喂量占到鱼塘鳜群鱼体重的12%~15%。进入7月份之后投喂时间间隔控制在3~5d饵料,鱼的规格控制在5~10cm,8~9月份间隔时间改为2~3d,饵料鱼的规格增加到8~12cm,日投喂量应该占到整个鱼群的10%左右。进入10月中旬之后,随着外界温度的逐渐降低,要适当延长,投喂间隔逐渐降低投喂量日投喂量,一般为鱼塘鱼群体重的5%~10%。当水温温度下降到15℃之后,应该按照鱼群重量的3%~5%一次性投喂充足的饵料鱼,直到商品鳜鱼出售。
5、鳜鱼池塘水质调控管理
(1)鳜鱼池塘水质要求
鳜鱼生长的适宜水温范围为18~28℃、溶解氧浓度保持在5mg/L以上、pH值为6.5~8.5,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鳜鱼的生长、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不超过1mg/L和0.15mg/L,水体透明度维持在30~40cm。进入炎热的盛夏季节之后,应该结合鱼群的生长情况及时开启增氧机,增加池水中的溶解氧,以保证鳜鱼的正常生长。另外,在饲料投喂后,也应开启增氧设备,帮助鳜鱼消化食物。在夜晚或初春、秋末,鳜鱼的新陈代谢较慢,对溶解氧的需求较小,此时可以关闭增氧设备。但是当鳜鱼出现浮头现象时,应该及时开启增氧设备,避免氧气不足导致鳜鱼死亡。
(2)鳜鱼池塘定期加注新水或换水
鳜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喜欢在流动的水体当中生长,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尽量选择使用流动的河水或者江水开展养殖,对于采用池塘养殖管理方式的,应该做好定期换水工作养殖,前期每周换水一次,换水量控制在10%~20%。进入炎热的夏季之后,一旦外界温度超过35℃,应该缩短换水频率每3~4d,换水一次换水量控制在30%左右。鳜鱼养殖后期每周换水一次,换水量控制在20%~30%。每次注入新水时,都应该对水质进行针对性地监测,保证水质达标,确保水质清晰,新水和池塘水的温差不能够超过4℃。
(3)鳜鱼池塘微生态制剂调控
鳜鱼养殖管理期间,可以选择使用微生态制剂来调控水质,一般每周或者每间隔10d使用一次,也可以选择使用微生物制剂来浸泡饵料鱼,这样能够更好地改善池塘水质,降解池塘当中的粪便、残饵和碎屑,降低水体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推荐使用EM菌使用0.5~1kg/667m2,进行全株泼洒。鳜鱼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对水体当中的酸碱较为敏感,应该每间隔一段时间对水体的酸碱值进行检测,如果发现酸碱值降低时,可以泼洒生石灰,调节pH值,一般每20d左右选择生石灰使用15kg/667m2,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