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池塘建设
鳜鱼养殖池塘面积宜为5—20亩,池塘水深度为1.8—2.5m,池塘内的淤泥厚度为10—20cm。在池塘配备齐全的生产设施,包括蓄水池、潜水泵、孵化环道、产卵池等;池塘生产区域要有完善的供电设备,以保证池塘养殖用电安全;池塘养殖户应配备40kW发电机组,方便在停电时供电,以满足池塘正常生产需求;池塘配置增氧机,根据池塘面积确定增氧机数量。
2、水质调控
(1)水质要求
养殖用水的碱度、硬度都控制在80-120范围内,水体透明度在35—40cm范围内;池塘水质中的溶解氧不得低于5mg/L。如果鳜鱼在早晚吃食异常,则可能是因为水体中的溶解氧偏低,此时需启动增氧机。
(2)水质管理
①鳜鱼养殖用水清新无污染,保证水源充足,在池塘中分开设置独立的排水与进水设施。在晒塘前抽干池塘内的水分,四周挖沟,充分晾晒池塘内的淤泥,使底部淤泥开裂深度达到3cm以上,这样可增加底部淤泥的含氧量。
②向池塘内泼洒生石灰用于改良底质,每亩撒入生石灰150kg。如果池塘内的水硬度和碱度偏低,则需要适当增加生石灰用量。
(3)进水
加强进水口处的水源管理,以保证水源无污染,将80目以上的网袋设置到进水口处,用于阻隔大颗粒物进入池塘内,池塘内的水位达到1.5—2.5m时停止进水。提前1d浸泡茶麸,每亩投放20kg茶麸、1kg二氧化氯,启动增氧机,持续打水24h。
(4)培水
对池塘消毒后,每亩投放麸皮20kg,相隔3d后再投放1次,用量为每亩10kg。也可以使用生物有机肥替代麸皮,每亩投放生物有机肥100—150kg,用于促进浮游生物繁殖,改善水体环境。
(5)监测水质
每天检测池塘水体的pH值和氨氮含量,要求pH值为7.0-7.5之间,氨氮含量为0。有条件的养殖户还要对浮游生物进行检测,取水样到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单个视野单胞藻和轮虫的总数量,当达到80%时,表明池塘水质达标,以备放鱼苗培育。
3、苗种养殖
(1)优选苗种
选择活力好、健康、不携带寄生虫的优质鳜鱼种,所选择的鱼种需经过检测,严禁引入携带蛙虹彩病毒、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神经坏死病毒以及弹状病毒的鱼种。
(2)投放苗种
①在池塘内投放鱼苗试水,确保水体安全之后再投放饵料鱼,每亩投入2000万尾。在投放饵料鱼的第二天投放鳜鱼苗种,如果苗种规格为1.5—2cm,则投放密度为每亩8-10万尾。
②鳜鱼苗种的雌雄比例控制在1:1平衡状态,每亩投放量为100-150尾。鳜鱼雄体为肛门后面有1个小凸起,呈圆柱状,凸起顶端有1个开口。如果凸起顶端有2个开口,则说明是雌体。
③在投放苗种时要采用桶装下塘,不允许用管路投放。当投放苗种后,向池塘内泼洒维生素C,以有效预防鱼种出血症和肠炎。
(3)饵料投喂
①当初次投放的饵料鱼吃完后,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继续投喂饵料鱼,确保每次投放的饵料可以在2—3d吃完。饵料鱼要有一定口感,根据鳜鱼的规格,确定饵料鱼的投喂规格。当鳜鱼规格为1.5cm、3cm、5cm、7cm、9cm、10cm时,饵料鱼规格对应为60000尾/kg、16000-20000尾/kg、8000-10000尾/kg、4000-6000尾/kg、2000尾/kg、1000尾/kg。
②投放饵料鱼后,需及时泼洒大黄,以避免鳜鱼出现暴食现象。饵料鱼可以选择草鱼、鲫鱼、鲢鱼、鳙鱼等,其中最好的饵料鱼为鲫鱼,鲫鱼的卵磷脂含量较高,有益于鳜鱼性腺发育。
③在鳜鱼平游时,催产饵料鱼,鱼卵孵化24h后破膜。饵料鱼与鳜鱼比例为1:10,准备饵料培育池,在池塘内投放饵料鱼进行培育。在投放饵料鱼前3d,需用豆浆或者氨基酸培肥水质。
④在孵化环道内,按照鳜鱼数量投放定量的饵料鱼,再投放平游饵料鱼,比例为1:10。
(4)水体管理
①在早春时间段,当池塘水深降至50cm左右时,通过阳光照射可提高水体温度,有助于鳜鱼提前摄食,促进鳜鱼发育。如果遇到气温变化较大的天气,则向池塘内进水,使水位达到1.5m左右。进水时间段选在16点-17点,以减缓水温变化幅度,避免对鳜鱼造成应激反应。
②鳜鱼苗种养殖一般每7—10d更换1次水,如果透明度偏低,则要增加换水频率,3—5d更换1次水,换水量为池塘常规水量的1/3。在换水过程中,先使用潜水泵抽去底层污水,再向池塘内补充新水。
③在靠近池塘边放置潜水泵,通过定时抽水促使池塘内的水处于微流水状态。一般情况下,在每天16点-17点开启潜水泵,持续抽水2—3h。
④曝晒培育池,将生石灰泼洒到培育池内进行消毒,可用3%的食盐水浸泡鳜鱼鱼种,在饵料鱼下塘前使用食盐水浸泡。
4、成鱼养殖
(1)投放规格
鳜鱼鱼种摄食20d左右,体长可以生长到5—8cm,可将鱼种投放到池塘内养殖。在6月中下旬时间段放养鳜鱼,要确保池塘内的饵料充足,每亩投放鳜鱼600-1000尾,年产量可达每亩400—600kg。当鱼种投放到池塘之前,需用浓度为0.5%的食盐水浸泡鱼种5—10min。
(2)投喂饵料鱼
①在鳜鱼处于鱼苗生长阶段时,能够吃掉与其身体长度不超过80%的其他鱼苗。当鳜鱼长至7cm时,能够捕食体长3.5cm的其他鱼苗。当鳜鱼体长至25cm以上时,可以吞食体长超过16cm的鲫鱼。应选择棍棒形、纺锤形鱼种作为鳜鱼的饵料,饵料鱼的长度控制在鳜鱼体长60%以内。
②饵料鱼的投放数量是鳜鱼的5-8倍。如果在早晚时间段发现鳜鱼追逐饵料鱼的情况,则表明饵料鱼数量不足,或者饵料鱼适口性较差,此时需增加饵料鱼的投放数量,或者更换适口的饵料鱼。
(3)溶解氧管理
当池塘内的溶解氧过低时,会降低鱼体的免疫力,产生大量病原菌,诱发鳜鱼疾病。故此,需加强池塘内溶解氧管理。使用叶轮增氧机增加池塘溶解氧,每亩池塘配置0.5kw增氧动力。
(4)水质控制
①池塘水深不得小于1.8m,每5—7d调水,保持池塘内有嫩绿色藻类。每天测定水体的p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含量和氨氮含量等指标,每周测量1次水体的总硬度和总碱度。要求水体透明度达到35—40cm,水深控制在2—2.5m,pH值在7.5-8.5之间,溶解氧不小于8mg/L,亚硝酸盐含量不超过0.02mg/L,氨氮含量不超过0.2mg/L。
②每5d向池塘内泼1次生石灰,每亩泼入2.5k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