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官方网站!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农技推广
农技推广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技推广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阐述及推广难点与解决对策分析
2025-04-24编辑:作者:李丽娟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矮玉米苗.jpg

在玉米栽培期间,覆盖地膜的生产方式可以起到土壤保温、保墒、保肥的种植效果,特别是应用在我国农业生产区中,具有节水、抗旱的优质作用。但在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时,常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该技术的推广范围不大、农户接受度低。基于此,本文结合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概述、技术配套生产内容进行简单分析,并阐述该技术的推广难点及对策,以期提升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范围,实现玉米种植增产增效。

一、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概述

玉米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年种植面积达442000km2。玉米籽粒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有75%为碳水化合物、8.3%蛋白质、4.3%脂肪含量,食用可满足消费者身体营养需求。玉米产品不仅能够作为食物供消费者食用,还可通过加工制作为动物饲料饲喂,用途广泛。除此之外,玉米产品还是制作酒、淀粉、糖浆等产品的原料。依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有300多种工业产品均以玉米产品为原料,在各行各业中均有涉足。

玉米生长期间,具有喜光、喜温、喜水的特征。玉米植株高大、叶面积广,对水量的消耗量较大,蒸腾系数高。数据分析,单株玉米从出苗至收获耗水量为100kg左右,蒸腾耗水量达到60kg/株。当玉米植株出现缺水严重时,轻则影响产量,重则出现萎蔫枯萎,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及品质。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由于蒸腾作用造成的土壤水分蒸发、土表盐分上升等情况,从而提升保温、保墒、保肥效果。目前,玉米地膜覆盖技术在我国部分地区玉米生产中有广泛应用,除了上述“三保”效果,还可缩短玉米生长发育期,从而提升玉米产量及品质,增产增效。

二、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玉米覆膜技术存在的问题

①影响土壤肥力水平

地膜技术的长期应用可以促使土壤的肥力及微生物群体快速分解,短期内显著提升土壤养分,从而促使植株的生长加快。同时,地膜的使用增加了对光热资源的利用,从而提升玉米单产水平。但是,在短期内,土壤营养养分被植株大量吸收利用,致使土壤营养物质降低,从而降低土壤肥力水平,不利于下茬作物种植生产。

②微生物群体、种类的变化

土壤持续为作物供应养分期间,土壤中的微生物群体数量及种类受到影响。并且,地膜覆盖后土壤细菌的活力水平得以提升,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速度加快,促使短期内土壤中的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大量肥料元素含量显著提升。同期内,土壤中的有机质也在不断消耗,土层中细菌的溶解能力降低,细菌数量随之减少,有益菌类型更改,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

③增加玉米早衰、倒伏问题

地膜覆盖后,对玉米的生长环境造成了改变,通过人为干涉致使玉米的生长发育期出现改变,从而易引发植株早衰、空杆、倒伏等一系列的问题。玉米植株在生长中后期,茎基部会生长出大量的气生根,以减少植株的倒伏。而地膜覆盖后,生长发育期提前,植株叶片面积显著提升,受风雨影响易倒伏。同时,在同等栽培密度下,地膜覆盖倒伏率对比无覆膜玉米倒伏率显著提升。植株早衰通常是由根系呼吸不良、高温干旱、过度密植等因素造成,地膜覆盖后,玉米根系呼吸对比常规栽培受到一定的抑制,并且辅以膜内高温、干旱的影响,植株易出现早衰,从而影响最终产量。

2、玉米覆膜技术问题解决措施

在玉米种植期间,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虽然能够提升玉米的产量与品质,保障农户增产增收,但是在实际应用期间,还需注意以下几点关键问题。

①玉米覆膜技术应用区域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虽然有多种生产优势,但是实际生产期间,建议应用在年平均气温5℃以上、年无霜期125d左右,有效积温在2500℃左右的种植区适宜推广应用该技术。适宜应用在地势平坦、肥力水平中上、土质疏松、保水保肥性中等的地块,禁止应用在坡地、沙地、低洼地、瘠薄地以及重盐碱地,部分严重干旱的地块也禁用该技术。其中,坡地、沙地保水保肥性差,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后,地膜的阻断无法达到雨水灌溉土壤的作用,而水土流失较快,较易产生玉米根系干旱;低洼地土壤含水量较高,特别是大面积降雨后,土壤相对含水量高,无法蒸发,导致土壤中水分的积留,易造成玉米根系腐烂,引发根腐病;瘠薄地块土壤底肥不足,肥水流失快,地膜覆盖后无法有效根系追肥,易造成玉米缺肥生理病症,从而降低产量及品质;重盐碱地地膜栽培后,无法通过雨水冲淋合理调控土壤盐分,致使土壤盐分上升,从而影响玉米根系营养吸收与利用,致使玉米植株瘦小、籽粒充实量差,最终减产减收。因此,种植户在应用该生产技术时,可结合土壤情况、肥力基础、气候环境等考虑是否应用该技术,以免无法提升玉米产量,反而造成减产的情况发生。

②合理调控土壤肥力水平

玉米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土壤中微生物群体,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基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玉米产量及品质。但是玉米生长发育期较长,对肥料的需求量大,例如在土壤肥力基础较高的地块,玉米亩产达到600kg的条件下,整个生长发育期内需氮肥15kg、磷肥7.2kg、钾肥12kg。部分农户在整地前,会通过撒施底肥的方式,提升土壤肥力基础。但是即便将玉米整个生育期内的需肥量全部做底肥施入土壤中,但化学肥料的挥发性、速效性会促使土壤中的肥料在短期内挥发、流失掉,不足以供应玉米整个生长发育期。并且,即便满足单季玉米生长发育需求,对于耕地的可持续性影响较大。因此,为提升耕地肥力水平,建议在采取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同时,通过增施有机肥的方式,提升土壤肥力水平,丰富土壤中微生物环境。例如,在玉米整地时,施入腐熟有机肥1000~1250kg/667m2,45%氮磷钾(15-15-15)复合肥50kg/667m2,借助有机肥的肥效缓慢挥发特征,为玉米植株生长持续、稳固地提供养分。同时,在玉米种子播种时施入种肥,施入磷酸二铵20~30kg/667m2、氯化钾10kg/667m2,种肥施入位置为玉米种子侧下方8~10cm处即可。通过底肥、种肥的施入,可以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基础,满足玉米苗期生长发育需求。玉米中后期时,可通过地膜打孔追肥的方式,将肥料施入距玉米茎基部10~15cm处,施尿素10kg/667m2即可,施肥时间为拔节期;玉米生长至灌浆期时,再次采取打孔施肥的方式,施尿素10kg/667m2、硫酸钾3~5kg/667m2,促进玉米籽粒生长;玉米生长至籽粒充实期,采取叶面追肥的方式,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300倍液、硼肥500倍液,7~10d/次,连续使用2次即有显著增产效果。

除此之外,还可在玉米种植前底肥施入时,增施生物菌剂,以提升土壤微生物种类、有益菌数量,从而改善土壤内菌体的活性水平。例如随底肥撒施植丰灵(土壤修复菌剂,有效活菌数≥5.0亿/g、胞外多糖≥1.0mg/g、有机质含量≥15%)10~20kg。

在采取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生产期间,应当合理调控土壤肥力水平,不仅可以促进此茬口玉米植株的健壮生长,还可为优化耕地质量,为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奠定肥力基础。

③避免玉米早衰、倒伏的情况

针对地膜覆盖技术应用下玉米种植易出现倒伏、空杆、早衰的问题,农户可通过科学调节玉米种植密度的方式,扩大玉米种植株行距,来降低不良情况的出现。例如采取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垄面宽120cm,单垄种植双行玉米,玉米行距40cm,株距50cm,垄距控制在30cm。即提升了玉米田间通风透光性、对光热资源的利用率,还可降低早衰、倒伏的现象发生。另外,还可良种选择的方式改善覆膜栽培下玉米倒伏、早衰的现象,种植抗早衰、抗倒伏类的优质玉米品种,例如豫单9953、北青340、奥甜28号、奥甜29号、源育179等。并通过加强肥水管理、植株化控等方式,促使玉米茎秆粗壮,提升抗倒伏效果。

④科学应用化学除草剂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抑制土壤中杂草的萌发与生长,但是采取白色透明地膜栽培的情况下,会增加土温,促进杂草的生长。因此,应用该技术的同时,还需科学应用化学除草剂进行杂草防控,减轻杂草对玉米植株生长的影响。玉米整地结束后,当土壤墒情在30%左右时,可使用药剂封闭除草,采用40%异丙草·莠乳油250~300g/667m2,兑水30~45kg,地面均匀喷雾;或40%丁·莠乳油200~250g/667m2,兑水30~45kg,地面均匀喷雾。土壤封闭除草效果可维持2个月左右,施药后覆盖地膜,玉米经由2个月生长达到封垄的效果,杂草庇荫后萌发、生长困难,最终达到高效控制杂草生长的作用。

⑤增强废膜回收管理工作

玉米生产季结束后,如不加强对地表残留地膜的回收,将会为耕地条件、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塑料污染,并为下一茬作物的种植与生产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同时,还需注重对地膜回收工作的推动。塑料地膜为高分子碳氢化合物,无法自然降解至土壤中,当使用后的地膜回收不及时,将会对土壤结构造成不良影响,并对下一茬作物的根系下扎、营养吸收造成抑制,持续发展,将会影响耕地基础,破坏良好的耕地生态环境。

三、玉米覆膜技术推广难题

1、农户意识能力不足

在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期间,农户意识能力不足对该项技术的推广阻力较大。部分农户在开展玉米种植期间,对地膜覆盖技术的优势、实施具体环节了解不清楚,并且受传统栽培观念、自身种植经验的因素限制,造成该技术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未得到有效实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比部分高难度、专业性要求较高的技术相对较为简单,但是配套生产技术难度较高,例如合理密植、施肥管理、水肥管理等一系列的内容,需要农户具有较强的田间管理水平。因此,许多农户不愿进行尝试,形成了无法有效推广的局面。

2、残膜污染环境问题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地膜属于无机品,无法在土壤中自行降解,且对周边环境、耕地条件造成不良影响。并且,在地膜回收期间,由于地膜受自然环境风蚀影响,无法顺利一次性全部揭除,揭除时会残留大量破碎地膜,且此类残余地膜在土壤中会对下茬作物根系的下扎、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利用造成影响。因此,农户在考虑到地膜回收的人工成本,以及铺设成本,会选择不使用该技术,应用传统的栽培模式。

四、玉米覆膜技术推广对策

1、创新技术推广方式

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期间,技术人员应当加强推广技术模式的创新与利用,并且与相对应的农业部门有效结合,促使农户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中,从而促使玉米生产现代化、科学化。在实际宣传活动期间,技术人员应当对当地玉米种植情况有所了解,从而客观分析农户在玉米种植期间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设身处地为农户农事生产考虑,促使农户能够充分认识到地膜覆盖技术带来的玉米生产优势,增产增收效果,激发农户积极尝试生产的决心。在此期间,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该技术推广应用的资金支持力度,为农户补贴农膜资金,确保该项技术能够稳定、持续开展。为避免地膜回收难题、残膜污染等问题,技术人员还可通过引入生物可降解地膜的方式用于玉米地膜覆盖生产期间,通过试验示范的方式,为农户展示该项技术的应用优势。在玉米地膜覆盖技术示范区收获期间,可邀请种植大户、农户、农资销售商等,现场观察测产结果,更为直观地展示该技术应用优势,提升农户应用该技术的积极性。

2、提升农户农业管理水平

提升农户自身农业管理技术水平,是确保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得以长期实施的重要因素,并且,达到玉米增产增收的技术效果,以点到面带动多种农作物增产增收。为提升农户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识与掌握效果,技术人员首先需加强对农户经验生产栽培的观念转化,促使其了解科学种地、现代化农业技术内容及其优势。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对农户日常农事操作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并在重要农事节点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生产,辅以示范田生产模式,邀请农户观察对比种植效果,从而帮助农户树立科学的农事生产理念,加强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在推广玉米覆膜技术的同时,技术人员还需为农户讲解、示范相关的配套生产技术,确保农户通过该项技术应用,达到增产增收的生产效果。除此之外,技术人员需切实为农户农业生产效益着想,加强对农户生产回访与调查,解决农户生产期间所遇到的农业问题,为农户答疑解惑,推动我国玉米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提升技术人员自身业务能力

在玉米地膜覆盖技术推广期间,技术人员自身业务能力对该项技术的推广效果、增产效果影响较大。当技术人员自身业务能力不足、对当地玉米生产结构了解不够透彻、对该技术的应用模式了解不够深入时,将会导致该项技术推广后,农户无法从中获取增产效果,还会造成减产。因此,从事农技推广人员应当对自身业务能力加强,相关单位可通过培训、种植试验、教学、实践生产等方式,促使技术人员能够全面了解该项技术的应用优势及应用方式,从而更好地进行宣传推广。技术人员的自身业务能力不仅对玉米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造成影响,还对其他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影响较大。特别是技术人员在深入田间地头时,可以更为精确的为农户讲解相关的农业知识,为其提供更优化的农事生产方案,不仅局限于玉米地膜覆盖技术,还可为其他农作物生产提供科学的生产建议,提升农户对技术人员的认可度,并积极尝试农业生产新技术。

综上所述,玉米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可以起到保肥、保墒、保温的效果,缩短玉米生长发育期,提升玉米种植产量及品质。在实际生产期间,农户应当对该技术适用情况、配套生产技术内容有所了解,避免出现降低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活性、玉米早衰、倒伏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玉米地膜覆盖技术推广期间,易受农户意识能力不足、残膜污染等问题的影响,降低应用面积。技术人员在推广期间,可采取创新技术推广方式、提升农户农田管理水平以及技术人员自身业务能力等方式,转变农户传统生产意识,促使其积极应用该技术实施玉米生产,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788@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NMZFZY.CN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