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官方网站!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农技推广
农技推广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技推广
大豆扩种计划下黑龙江省大豆种植技术推广与实践操作
2025-03-19编辑:作者:秦迎春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成熟大豆颗粒.jpg

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量因扩种计划而增加,得益于科技支持、合理水资源利用、适宜土地和气候条件。这些因素共同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大豆生产的环境。为满足国家扩种需求,相关部门需关注大豆种植全过程,挖掘种植潜力,确保种植质量和数量。

1、科学选种

在应用大豆种植技术前,需进行科学选种。黑龙江省各区域因气候和土壤差异,选择的种子也不同。比如,黑龙江省北部区域可尽量选择佳豆36、龙垦3092、黑河35、北豆36、北豆42、黑河52、合农95与华疆4号等。而对于黑龙江省东部区域来说,其能挑选的大豆品种包括北豆40、绥农44、绥农38、合农69、垦丰16、垦豆43、黑农84、合农76、东生1号与东生7号等。同时,完成大豆品种选择后,需根据种子特性进行芽率测试和筛选。种子购买后应晾晒并全面检测质量,为芽率试验做准备,以提高发芽率。在试验中,密切观察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变化,若发现发芽率低,应迅速更换品种以保证生产质量。在种子包衣过程中,了解病虫害情况,合理使用药剂进行拌种和包衣,避免药物浪费。

2、合理整地

在选择处理大豆种子后,相关部门应根据土壤情况合理整地。通常,为提高标准,需清除秸秆。若前茬作物为玉米,应使用机械控制秸秆量,为大豆播种留出空间,增强播种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高标准整地时,应适当翻耕土地,观察土层厚度,适宜时进行翻耕。使用标准机械设备,全面规划土壤指标,调整至理想范围,确保翻耕合理性。规范翻耕次数,结合起垄、耕、耙和深挖操作,控制土壤性质对大豆生长的影响。若地块干旱,减少翻耕次数,定期检测土壤性质,补充养分。若地块水分多,排除水分,增加翻耕次数,确保土壤营养充足。

3、标准播种

播种大豆时需考虑地区特性,如水分、土壤和气候,确保5月底前完成播种以维持高产。干旱地区应采用坐水种植或深种浅盖,而湿润地区则应干耕并使用大垄播种方法。具体来看,在大豆种子播期时,可发现若5-10cm深的土壤的内部温度在7-8℃,可开展大豆种子播种操作。比如,4月28日-5月5日多为第1-2积温带播种时间、5月5日-5月10日为第3-4积温带播种时间、5月10日-5月15日为第5-6积温带播种时间,要全面控制不同区域的大豆种子播种状态,满足作物播种需求。在选择播种方式的过程中,要全面探索不同的地垄形式。若大垄为110cm,其播种行距可控制在40-50cm之间;当大垄为130cm时,其播种行距可控制在18-20cm左右,种植人员要对播种方式进行合理把控,全面增强大豆种子播种效果。在探索大豆种子播种密度时,可依照播种区域的土壤肥力与大豆品种而定,110cm大垄大豆的种植密度可保持在2.3万-2.7万株/667m2;130cm大垄大豆的种植密度需保持在2.5万-2.8万株/667m2左右。播种人员需计算田间损失率、清洁率、发芽率等,以确定播种量,确保大豆种子获得足够养分,提高播种效率。同时,关注播种质量,保证无断条、覆土均匀,控制播种深度在3-5cm。播种后,观察种子生长,制定针对性田间管理方案。

大豆.jpg

4、除草管理

除草管理是大豆种植中关键的田间管理环节,对作物生长有显著影响。进行除草前,需掌握气候、打药车特性、土壤肥力和类型等信息,据此调整除草剂配方和时间,以达到最佳效果。大豆除草通常在播种前后进行,频率为1-3次,以控制杂草数量。例如,使用乙草胺和嗪草酮混合药剂进行封闭除草。若杂草多,可结合异丙甲草胺和乙草胺以有效控制杂草。配制除草剂时,需考虑土壤状况,确保除草效果。出苗后除草同样重要,需了解杂草生长阶段,使用灭草松等药物进行喷雾,确保除草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5、定期施肥

在大豆种植中,施肥是田间管理的关键环节。有机肥的施用量应为750-1000kg/667m2,有机质含量需超过30%,水分则低于30%。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配比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如微生物菌剂颗粒、硫酸钾、磷酸二铵和尿素,分别施用1.0-2.0kg/667m2、4.0-5.0kg/667m2、8.0-10.0kg/667m2、2.5-3.0kg/667m2,并控制氮磷钾比例为1:1.3-1.5:0.6-0.8。根据大豆生长情况,适时追肥,如初花期施用0.2kg磷酸二氢钾和0.3-0.5kg尿素。若出现病虫害,可施用0.16kg米醋与磷酸二氢钾混合物。施肥时应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规划肥料利用效率。为确保安全和科学施肥,70%的肥料应作为底肥,施用深度控制在10-14cm。同时,要根据大豆实际需求调整施肥量,保持在理想范围内。

大豆1.jpg

6、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对大豆生长至关重要,需专业操作以控制苗木状态。出苗后,应检查田间并及时补苗。拱土阶段要中耕,保持土壤温度,观察大豆发育。喷灌操作也需根据大豆生长阶段和水分需求进行,以提升生长效果。例如,鼓粒期和花蕾期需大量水分,喷灌量应控制在30-40mm或30-35mm。专业苗期管理后,要密切监控大豆生长,有效控制水分,提高作物质量。

7、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应覆盖大豆生长全程,相关部门需加强监控和重视,综合运用生物、农业、化学和物理防治手段,以减少经济损失。例如,防治蚜虫时,可混合使用吡蚜酮、啶虫脒和吡虫啉等药物;红蜘蛛防治可引入天敌控制数量;食心虫防治要控制虫卵;菌核病防治要精准识别病株并使用药物。同时,定期检查大豆植株生长状况,及时控制病虫害,以提升大豆生长质量。

8、收获

完成大豆病虫害防治后,需关注大豆收获情况。大豆植株在叶片脱落且籽粒含水量不超18%时,可用联合收获机收割。收割前,清理运输与收获机械,并在指定位置作业。收割后,晾晒大豆一周,并分别存放与验收各品种。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788@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NMZFZY.CN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