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南部、南部、西南部,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栽培规模较大。当前,部分种植户存在选园不合理、水肥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加之虫害、病害防控不到位,出现了荔枝减产的现象,影响荔枝的品质。基于此,为了实现荔枝高产优质的目标,研究荔枝栽培管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1、选园
为了实现荔枝优质栽培的目标,需重视选园。因为荔枝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所以生长范围具有局限性,种植区域年均气温20℃-25℃,绝对低温大于0℃-3℃为宜,温度过低会损伤荔枝的枝叶,-2℃荔枝会遭受冻害,-4℃荔枝容易被冻死。同时荔枝花芽分化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年基温约为8200℃,10月至次年2月的基温约为2550℃,开花期温度约为22℃。在温度达标的前提下,需保障种植园的光照良好,日光照约为1800-2100 h,12月至次年1月的日光照超240 h,只有光照充足荔枝才能加强光合作用,助其枝叶、根系茁壮成长,同时为开花结果积蓄能量。
荔枝适宜种在气候较为湿润的地区,年均降雨量约为2000 mm,花芽分化期降水量较少利于荔枝积累养分并达成生理分化的目标,花期晴天多利于授粉并提高坐果率,果实发育期若阴雨天较多则会出现裂果、落果的现象,缺水果实品质会降低,这就需要在选园与建园时修建排灌系统,灵活调整果园的湿度,以免影响荔枝正常生长。
微风能助力荔枝传粉,还能提高荔枝园的透气性及光合作用,基于此在选建种植园时要考虑风量,花期忌吹过夜南风、西北风,避免热带风暴、大风袭击荔枝园率,可在荔枝园附近营造防风林。在考虑风向与风量的基础上,荔枝园适宜建在开阔地带,坡度小于30度,土质疏松,附近有水源,符合条件的坡地或丘陵亦可作为荔枝种植园。
在选好种植区域后需深翻,挖坑规格为0.8 m×1 m×1 m,其目的是减少地底的虫卵,确保土壤松软、排水透气性较好,能满足根系生长需求,当前使用机械设备能完成深翻开垦任务,平坦果园可使用拖拉机犁翻,深度超30 cm cm,坡度较大的果园可使用钩机基于水平阶梯整畦,深度超40 cm cm,不仅能节省人力,还能为后续扩穴节省投入,亦可满足当年果树稳产、优产及丰产的需求。
经验表明,深翻扩穴并施基肥,更利于荔枝根系生长,要在定植第二年扩穴深翻,幼树周年后亦可深翻,结果树在末次秋梢老熟的前提下可以扩穴深翻,深翻原则为先株间、再行间,并逐年外扩,最终整个果园能实现深翻改土的目标。在扩穴深翻的过程中,种植户需沿着植穴的外围挖环形沟,亦可在树冠两边挖方形沟,沟深约为55 cm cm,宽度及长度应根据果园的大小及改土需求设定。每穴均需施加作物茎秆、绿肥、精肥,其中作物茎秆、绿肥等粗肥应放在外围或沟的底层,精肥应靠近根部并放在上层,覆土时表层为底土、底层为表土,覆土高度约为20 cm cm,要规避积水现象。有些种植区域的有机质含量较少,为了满足高产优质的栽培需求,种植户需积极的施加基肥,尤其要施加有机肥、磷肥,以株产100 kg kg的果树为例,需施加猪牛粪、鸡粪25-30 kg kg,花生麸10-15 kg,石灰与钙镁磷肥分别为1-1.5 kg、2-2.5 kg。针对新植荔枝树可在施肥后灌溉适量的水,以及尿素、人粪尿分别为0.05 kg、10 kg,针对2-3年生荔枝树可施加氯化钾与尿素。
2、定植
在定植前需挑选大苗,若为嫁接苗需叶片浓绿、健壮、茎粗超1.5 cm、苗高超60 cm,最好选择晚熟的优良品种,可2种或2种以上成熟度一致的品种混植。定植要求土壤内含有机质且肥沃、松软、深厚,因为在定植前完成了深翻改土任务,所以可保障土壤符合荔枝种植的要求,不适合在海拔超600米、紫色页岩土面积较大的地区定植。春秋两季均可定植,时间为3-4月、9-10月,定植行距为6m×7 m或7m×7m,通常每亩定植18-20株。荔枝园定植前需放线,明确打窝的位置,挖出长、宽分别为1米的窝,在窝底施加底肥,过磷酸钙、人畜粪、杂草分别为1.5-2.5 kg、100 kg、50 kg。覆土后堆成馒头状。荔枝苗在窝盘的中部定植,高出地面10-20 cm,定植期间需保障荔枝苗根系舒展,避免踩踏定植区域。定植后浇定根水,通常每株荔枝苗需要浇水超50 kg,在定植区域覆盖茅草,为的是保湿,在苗旁立支柱,以免苗根松动,定植后晴天每隔3日浇水1次,若遇到雨天要加大排水的力度。定植30日后检查荔枝苗的成活情况,从实际出发及时补种。因为定植后荔枝苗根系未能恢复健康,存在肥料吸收率较低的问题,所以需加强管理,及时灌溉,定植半年后可少施粪清水,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定植后2年可追加人畜粪及氮肥,全年共计施肥4次,每次每株荔枝树所需尿素、人畜粪分别为2 kg、50 kg,其目的是助力荔枝树早日形成树冠。
3、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的目的是增加根量、扩大树冠、提高成活率,扩大根的生长范围,培养健壮幼苗,为荔枝树优产丰产奠定基础。苗期管理的要点有以下几点:
①遵循勤施、薄施的原则加强肥力管理,定植1个月后即可施肥,2-3年内以壮梢、促梢、增加根量为导向合理施肥,要根据荔枝幼苗的生长规律施加速效肥,基于“一梢三肥”确保新梢能正常生长。在新梢基本停止伸长且叶片变为淡绿色时需第2次施肥,其目的是增粗枝条、加强光合作用、助力枝梢迅速转绿、增厚叶片,在新梢转绿的基础上第3次施肥,有效缩短梢期、加速新梢老熟、多次萌发新梢。根据幼树大小、地力条件决定施肥量。若定植后荔枝树小且根部不发达,那么每株荔枝树可施加过磷酸钙、氯化钾、尿素、复合肥分别为50-70 g、15-20 g、20-25 g及25-30 g,可混合施肥,亦可单独施肥。从第二年开始增加施肥量,相较上一年约增长50%,同时需种植户依据树体生长的实际情况追加叶面肥,达到助力树木生长的目的,常用叶面肥有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尿素、硼砂、硼酸、过磷酸钙浸出液等。
②注重灌溉与排水,因为荔枝幼苗在定植后萌发了1-2次新梢时容易发生“回枯”的问题,基于此需注意灌水,规避“回枯”现象,为了在苗期加强病虫害防控还需解决积水问题,以免为病虫害传播提供条件。
③松土与改土,一年松土约为7次,自定植第二年起荔枝果园需深耕,在深耕同时于0.8 m×1 m×1 m的坑内施加有机肥,高效完成扩穴改土任务,若荔枝园的地下水位过高需在苗期管理时加厚土层。
④充分的利用果园空间套种、间种,可种植生草、绿肥,旱季收割覆盖在地面上,亦可埋在根际,若覆盖死物,如作物茎秆、杂草等,需在上部培薄土。 ⑤修剪整形,着重培养4条主枝,确保主枝分布均匀、角度合适,遵循宜轻不宜重的原则修剪整形,主要减去弯曲的、过密的、交叉的、弱小的及染病的枝丫,确保养分能被树冠所吸收。种植户可使用摘心、拉枝、撑开、剪枝、吊枝等方式完成整形修剪任务。
⑥防寒,若冬季气温较低,那么需在苗期管理时做好防寒工作,可在霜冻到来之前熏烟防霜,还可在荔枝园堆放杂草,把荔枝的枝叶、绿肥覆盖在根系生长的范围内,亦可盖一层薄泥。
4、结果树管理
结果树管理的要点有以下几个:
①科学施肥。研究表明,荔枝树生产100 kg鲜果需要钾肥、磷肥、
氮肥分别为2.5-3.5 kg、1.2-2 kg、1.6-1.9 kg,全年需施足花前肥、壮果肥、采果前后肥,通过合理施肥能有效提高坐果率、降低落果率、促进果实膨大。不同生长阶段的肥料使用情况存在区别,以花前肥为例,可在11-12月施加,作用为改善花质、助力花穗发育、促进花芽分化,此阶段果树需要的氮、磷、钾约为全年的25%左右。
②中耕与松土。年均中耕除草3次,首次为采果前后,为的是助力果树恢复树势,通常浅耕15 cm,第二次中耕除草选在秋梢老熟阶段,宜深耕20 cm,切断部分根群,抑制冬梢萌发,在开花前30日左右第三次中耕除草,深度约为10 cm,其目的是助力根系吸收营养。在秋冬两季清园时培土客土,在树冠下培泥,约10 cm厚,不可堆积过多的泥土,以免影响根系生长。在树冠外围挖沟深翻改土,深度约为70 cm,分层添加杂草、绿肥,有效改善园区的土壤性状。
③灌排水。根据荔枝生长需求管控水量,花芽分化期要保持干燥,后期适度浇水,开花期要少浇水,果实发育期需多浇水,成熟期需及时排水,若在秋梢萌发时遇到干旱天气那么需灌水,达到壮梢促梢的目的。
④培养结果母枝。通过结果树管理确保秋梢叶片数量较多、正常生长、充分老熟,叶果比为4:1,各品种枝梢长度达标,以白蜡为例,其一次梢、二次梢的长度分别为15-20 cm、25-35 cm,白蜡的粗度超0.45 cm,继而在提高结果率的同时增强荔枝树的抗病能力。
⑤控冬梢。为了避免荔枝树冬季萌发新芽并为越冬储蓄能量,需种植户使用乙烯利、低浓度B9混合液等药剂控冬梢,亦可通过深耕断根的方式控制冬梢生长,种植户还可在立冬后环割,若枝梢生长旺盛那么可环割2周,间距为15 cm。
⑥提高坐果率。种植户可在花期放蜂,每亩果园可放入1-2群,达到传粉的目的,放蜂期间不可使用杀虫剂。为了高效授粉可使用人工辅助授粉技术,还可在雨天过后及时摇花,抖落水珠,快速风干花朵,解决沤花的问题。
⑦保果。种植户可使用4-D、萘乙酸等药剂保果,还可在雌花开后及结果约40日分别环割果树1次,弱树、老树不宜环割。
⑧修剪。秋季在采果后30日内可修剪荔枝树,冬末初春时节可冬剪,成年荔枝树通过重剪可达到提高坐果率的目的,老树重剪能助其萌发新梢。修剪的重点为下垂枝、弱枝、荫枝、密枝、严重病虫枝、落花落果枝。
⑨采收。在荔枝果皮出现红色或转为黄色时说明已经成熟了,果皮若全部变红或颜色变暗则说明荔枝已经过熟了,应在成熟度达到80%时采摘,以便保鲜,可运用短枝采时技术,留下粗壮枝段,从果穗基部折断果枝,这既可助力果树萌发新梢,又能延长果实的保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