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病虫害发生时期,采用广谱生防菌剂、农用抗生素、高效低毒杀虫、杀菌剂等统一防治,达到一次施药、兼防多种病虫害的目标。采用物理、生物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利用智能LED集成波段杀虫灯和性诱器诱杀害虫,在此基础上,结合无人机统防三次病虫害,时间为大豆苗后3-4叶、大豆结荚-鼓粒期,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增效剂、调节剂、微肥”五合一套餐制施药。
图1 大豆根腐病
1、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是通过耕作、选种、大田管理等方式,为大豆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大豆抗病虫害能力。上一茬农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农作物秸秆、残叶,以免病株、虫株残留在大田,及时翻耕土地,进行晒田,可以杀死部分土壤病虫害,采用轮作模式,减少同类农作物病虫害的数量。根据当地大豆病虫害发生特点,选择抗病害性能比较强的大豆品种,可以降低植株病虫害发生概率。夏季雨水比较多,需要及时排水,以免雨水淤积在大田,滋生病虫害。发现病株、虫株,需要及时清理,并对大田进行无害化处理。
图2 大豆蚜虫
2、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等特点,用光、电、热、声波等设备治理害虫,这种治理技术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是一种绿色防控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有频振式杀虫灯、毒饵诱杀等方式,频振式灯光是根据害虫的趋光特点,设置不同颜色的灯光,杀虫灯下面安装一个袋子,引诱虫子靠近灯光,一旦虫子靠近灯光,频振式高压电网直接电击害虫,击中的害虫掉入预先设置的虫袋,这样可以减少大田害虫的数量。毒饵诱杀是利用害虫的觅食特点,将害虫喜欢的食物中加入可挥发的成分在空气中扩散,引诱害虫取食毒杀。用敌百虫粉剂0.5kg/667m2和新鲜的青草搅拌,或者用炒香的麦麸、碾碎的油渣与50%的辛硫磷乳油等搅拌在棉籽饼上,将其均匀洒落在大田,可以诱杀地老虎、蛴螬等害虫。
图3 大豆食心虫
3、化学防治
大豆疫霉根腐病:用含有福美双、多菌灵有效成分的药剂进行拌种,药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1%~2%;喷雾处理:发病初期,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等对田间进行2~3次喷雾。胞囊线虫病:胞囊线虫病常发生地区进行种子处理,用10%的克百威种衣剂或生物菌剂进行包衣。大豆蚜虫:6月中旬至7月中旬,当5%~10%的植株卷叶或百株蚜量在1500头以上时防治,每亩用联苯菊酯50克、阿维菌素30克,兑水喷施。大豆食心虫:发蛾高峰期为8月8日~15日每亩用150~250克 80%敌敌畏乳油浸3~4根玉米轴,均匀抛于田间进行熏蒸防治,可进行2次(间隔2~3天)防治;或用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或其合剂14%氯虫•高氯氟10~20毫升,兑水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