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病虫害种类
水稻种子育苗期主要病虫害包括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这些病虫害的危害部位及特征见表1。
2、发生特点
①发病症状
发病症状因发病时期及水稻种类而有所不同。苗期发病,心叶基部的褪绿黄白斑逐渐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矮秆籼稻分蘖减少,病株提前枯死,糯、粳稻和高秆籼稻心叶卷曲下垂,黄白、柔软,呈“假枯心”。
②传播途径
水稻条纹叶枯病仅以灰飞虱传毒的方式传播,且仅有与条纹叶枯病毒有亲和性的个体才能获得和传染病毒。灰飞虱1年发生5~6代,主要以1~3代进行传毒。
③发生条件
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的发生。雨量充足,湿度大,温度适宜,有利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的发生。
3、水稻种子育苗期综合防治措施
①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对预防水稻病害和虫害至关重要,有助于保障种子健康、提升发芽率。以下介绍水稻种子育苗期的处理方法。
处理种子前,晾晒2~3天以杀灭病菌和虫卵,通风去除杂质,提升种子纯净度和发芽率。拌种是将药剂与种子混合,使种子表面附着药剂,预防病虫害。南陵县水稻种子常用药剂包括吡虫啉、吡蚜酮等,有效预防秧苗期病毒病。拌种时需确保药剂均匀,避免药害。
浸种是将种子浸泡在含药剂水溶液中,种子吸收药剂预防病害。南陵县水稻种子常用药剂有咪鲜胺等,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噻唑锌等预防细菌性条斑病。浸种时间48~60小时,药液需搅拌均匀,浸后不需淘洗。包衣是将含药剂种衣剂包裹种子表面,形成保护膜预防病虫害。南陵县水稻种子常用含噻虫嗪、吡虫啉的种衣剂,防治飞虱等害虫,减少病毒病;含咪鲜胺的种衣剂预防稻瘟病;含咯菌腈和精甲霜灵的种衣剂预防恶苗病。包衣时需确保种衣剂均匀包裹种子,避免漏包或重包。
②育苗期管理
水稻种子育苗期管理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科学管理可增强秧苗抗逆性,降低病虫害,确保水稻高产稳产。现介绍具体管理措施。
水稻秧苗期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等,可提高抗逆性,促进健壮生长,为移栽打基础。
移栽前2~3天喷雾防治病虫害,药剂选择依据当地情况,确保药液均匀覆盖秧苗,达到最佳防治效果。移栽时药液浸根预防土传病害,常用药液如噻唑膦等,浸根1~2分钟,晾干后移栽,减少病害,提高成活率。育苗期管理还应合理施肥、科学灌溉、及时除草,避免过量施肥和灌溉,保持土壤适宜湿度,及时清除杂草。
4、药剂防治
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采取药剂防治措施是防止病虫害扩散蔓延、保障水稻健康生长的关键。以下是根据水稻种子育苗期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推荐的药剂防治方法及用药量,具体见表2。
①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础,通过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提高水稻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轮作能有效减少病虫害。在南陵县,水稻与豆类、蔬菜、绿肥轮作可减轻稻瘟病等病虫害。深耕灌水可破坏害虫越冬场所,减少虫源。冬季或早春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可淹死害虫,降低数量。科学施肥提高水稻抗病虫能力。合理施用氮肥,避免过量导致水稻生长嫩绿。根据土壤肥力和需求,制订施肥计划,确保水稻营养充足,避免浪费和污染。施用有机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增强水稻抗逆性和免疫力。
②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因素或机械手段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具有环保、无污染、成本低等优点。利用害虫趋光性,夜间使用特定波长的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通过高压电网或陷阱捕杀。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成虫等防治效果显著。对体型大、易捕捉的害虫,如稻苞虫,可人工捕捉。虽耗时费力,但对局部害虫防治有意义。捕捉时需保护天敌和有益生物,避免生态破坏。
③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具有选择性强、不污染环境、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
生物防治关键在于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赤眼蜂、蜘蛛、青蛙等,它们能有效控制害虫。水稻种植应减少化学农药,保护天敌生存环境,并可人工释放天敌如赤眼蜂,增强控害能力。生物农药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方式,包括微生物、植物源和动物源农药。BT和阿维菌素等微生物农药对防治稻纵卷叶螟等害虫效果显著,具有环境友好和对人畜安全的优点,是化学农药的理想替代品。使用时需注意正确方法和时机,确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