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官方网站!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ests and diseases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 您的位置: 首页 > 病虫害防治
别让黑斑 / 虫洞啃光你的收成!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全攻略
2025-03-11编辑:孙红娇作者: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马铃薯晚疫病.jpg

图1  马铃薯晚疫病

1、马铃薯晚疫病症状及多项防治措施

晚疫病是真菌病害,马铃薯种植中最常见的病。此病侵害马铃薯的叶片、叶柄、茎干及块茎。初期,叶片出现黄褐色不规则小点,湿度增加时扩大并伴随白色霉菌生长。病情发展后,叶片出现棕色条状病斑,并在潮湿环境下覆盖白色霉菌。严重时,叶片出现褐色凹陷性病斑,颜色变深并导致薯肉腐烂。

防治晚疫病需采取多项措施:选择无病原种薯,合理安排播期,控制种植密度,加强水肥管理,避免连作,制定科学施肥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并加强对植物源及微生物源类杀菌剂的研发和应用。

一旦发现晚疫病感染率超过10%,应立即采取防治措施。推荐使用烯酰唑嘧啶悬浮剂、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和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进行交替喷洒,每隔7d喷药一次,连续使用2~3次,以控制病害蔓延。

2、马铃薯早疫病症状及有效防控措施

由疫霉菌引发,已造成10%~30%经济损失。初期,叶片出现2mm褐色圆形凹陷斑点,后扩大至3~20mm,伴随同心轮纹,导致叶片变黄、枯萎、脱落,植株死亡。茎和叶柄受害后形成暗棕色长卵形病斑,茎叶枯萎。块茎受害形成2cm深棕色凹形病斑,表皮干燥易裂,增加贮藏风险。

为了有效防控此病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提高农民的选种意识,选择具有抗病性的马铃薯品种,并在种植前做好切块、催芽、拌种消毒等工作,以确保马铃薯的健康生长;其次,加强耕作管理,前茬收割后要进行深松、通风,严禁连作,尤其是病情严重的地块,应保持3年以上的大豆和豆类作物轮作;同时,马铃薯地块的土壤应具备高有机质含量、微酸性、疏松透气等特性,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最后,要加强栽后的管理,适时进行灌水、追肥、中耕除草、适度控旺、防止徒长等措施,以增强植物的抗病性,防止早疫病的发生。

当病害发生率达到5%~10%时,应使用25%嘧霉烯菌酯悬浮剂、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作为对照药物,连续喷洒2~3次,每次间隔7d。

3、马铃薯块茎腐烂病症状及有效防治措施

在茎干的周围,存在若干不规则的黑点,这些黑点正迅速向四周蔓延。经过3~4d的时间,这些小黑点逐渐汇聚成大片,并持续侵入半夏的体内。在此期间,半夏的根部逐渐萎缩,叶片则由绿转黄,最终干枯。一星期后,整株马铃薯将完全枯死,且病害具有传染性,会散发出难闻的恶臭。

为了有效防治此病害,提出以下措施: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务必及时翻耕松土,使土壤更加紧实,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以利于植物的正常吸收。同时,对地下害虫进行有效控制,以降低病害的发生率。一旦发现患病的植株,应立即将其连根拔起,并进行集中焚烧,以防止病菌的进一步扩散。对烂秆部分,要及时抢收、剥皮、加工等处理。

在药剂防治方面,对于发病的植物,建议在第一时间使用青枯立克60~100倍液和1000倍液进行喷洒,每隔7d进行一次,连续使用2~3次。

马铃薯黑胫病.jpg

图2 马铃薯黑胫病

4、马铃薯黑胫病症状及多种防治措施

马铃薯黑胫病属细菌性病害,其病原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会对马铃薯植株茎基部、块茎产生较大危害。马铃薯播种后,若遭遇持续低温、高湿环境,会增加黑胫病的发病率。黏土地、排水差的低洼地块发病率高且严重。该病可发生于马铃薯生长的任何时期,种薯受害后,会逐渐腐烂,影响正常发芽。幼苗受害后,一般在高度达到16cm时才出现症状,整株矮小,叶片卷缩,褪绿黄化,后期萎蔫死亡。薯块受害后,先是脐部发病,然后扩大至髓部,受害部位呈黑褐色,潮湿环境下薯块变为黑褐色,最后腐烂发臭。

防治措施:①科学选种,确保所选用的种薯无病无菌;②合理控制播种时间,适当晚播,增强抗病力;③种薯切块时严格用75%酒精做好消毒工作;④重视药剂浸种,建议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薯25min晾干后再播种,防止种薯携带病菌;⑤做好浇水、排水、施肥、除草等工作,营造适宜的田间环境;⑥发生病害后,建议交替喷灌20%喹菌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可杀得800倍液,间隔1周用药1次,连用2~3次。

5、马铃薯蚜虫危害及防治措施

在马铃薯栽培过程中,蚜虫是对作物构成威胁的两种主要害虫之一,包括桃蚜和马铃薯蚜。这两种害虫对马铃薯的生长产生严重危害,甚至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潜在风险。此外,蚜虫在取食过程中会携带并传播病毒,从而提高病毒病的发病率。

防治措施:①对农田中的杂草进行定期清理,以破坏蚜虫的栖息和繁殖环境;其次,合理进行农田灌溉,特别是在越冬前浇一次冬水,可以有效杀灭越冬害虫;②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食蚜蝇等,它们对蚜虫具有自然控制作用,将其引入农田可以有效减少害虫数量;③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将其悬挂在田间,利用蚜虫的趋黄性进行诱捕;④在蚜虫基数较大时,可采用2~2000倍液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交替喷洒,每隔1周喷药1次,连续使用2~3次,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蚜虫危害,保障马铃薯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xian'qin.jpg

图3 芫菁

6、马铃薯芫菁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芫菁是云南省宁蒗县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害虫,其中芫菁菁的危害最大。成虫以叶片叶肉为食,导致植物枯萎死亡。7~8月是成虫活动高峰期,严重影响马铃薯生长,导致产量和质量下降。

为防治芫菁,推荐采取以下措施:秋季深翻土壤,清除越冬虫卵;实行轮作制度,与豆科和禾本科作物轮作3~5年;人工诱捕成虫,但需避免直接接触皮肤;虫害严重时,可使用增效氯氰乳油、功夫乳油和辛硫磷乳油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d喷药一次,连续使用2~3次。

7、马铃薯地下害虫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马铃薯栽培时,常见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老虎幼虫可将马铃薯幼苗咬断,导致幼苗死亡;蛴螬会对马铃薯根部、块茎造成较大危害,影响马铃薯品质;蝼蛄会在地下挖洞啃食马铃薯,降低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防治措施:①秋季深翻晾晒土壤,可破坏其越冬场所,杀灭越冬幼虫;②及时将田间地头的杂草杂物清理干净,防止地下害虫在此繁殖产卵;③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味性特征,在田间设置黑光灯、糖蜜诱杀器,诱杀地下害虫,减少害虫数量;④地下害虫较多时,建议交替喷灌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50%辛硫乳剂100倍液,间隔1周用药1次,连用2~3次。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788@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NMZFZY.CN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