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在北方地区广泛种植,是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一种高产作物,常用的品种有食用高粱和酿酒用高粱。目前,高粱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改进,以及人们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新型品种被引入到高粱生产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粱产量,应该在保证传统栽培技术优点的基础上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提升高粱种植效率。因此对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十分重要。本文阐述了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为当地高粱高产栽培提供科学的保障。
一、高粱生长的特性
高粱是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高大草本植物。秆高低相差悬殊,粗壮,直立,基部节上具支撑根;叶宽大而长,叶鞘无毛或稍有白粉;叶舌硬膜质,先端圆,边缘有纤毛;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基部圆或微呈耳形,表面暗绿色;圆锥花序疏松;两颖均革质,颖果两面平凸,初时黄绿色,成熟后为暗棕色;花柱分离,柱头帚状。花果期6~9月。高粱喜温、喜光,在生育期间所需的温度比玉米高,并有一定的耐高温特性,全生育期适宜温度20~30℃。而且,高粱是C4作物,全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光照。根系发达,根细胞具有较高的渗透压,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能力强。高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为了保证高粱的产量和品质,在种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田间管理,特别是对于土壤的管理更是要引起重视。在种植过程中保持土地湿润度平衡、合理施肥等都是能够促进高粱高产的措施。
二、高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精细整地
一般来说,整地的主要目的是为提高土壤温度和保墒,以保证高粱生长。整地是高粱高产的基础,整地质量对高粱产量影响很大。如果土壤出现板结或裂缝等问题,那么就会影响到高粱的正常生长。高粱是一种适应性强的作物,高粱根系发达吸水吸肥力强,宜选择平坦疏松较肥沃的地块种植。因高粱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的特性,所以低洼易涝地块或是瘠薄干旱的盐碱地块也可种植。高粱对前茬要求不严格,玉米茬、大豆茬均可。因高粱对农药敏感,所以忌选前茬施用长残效类农药的地块。整地质量是抓全苗及决定产量的关键环节,播种前必须做到精细整地,将地耙平、耙细。在进行整地工作时,要保证土地平整,这对保证高粱生长和高产非常重要。在整地工作中首先要清理地里的杂草、杂物等;其次要将土地平整,将土地压实并与土壤紧密结合;再次要保持良好的排水条件。高粱提倡进行秋整地以确保春季土壤墒情,要做到秋季尽早深耕且耕深一致,做到秋耕、秋耙、秋起垄。春季化冻后和返浆前对起垄地块进行镇压,并在播前耙地,使播种地块土壤达到平整,无大土块,为苗全、苗齐奠定基础。深耕整地的技术要求:根据土壤湿度适时深耕,一般秋季土壤含水量在15%~20%时深耕效果最佳;根据土壤状况掌握深度,一般耕深以30cm左右为宜,同时还要考虑土壤质地,耕层深度和施肥量等条件。高粱忌连作,合理的轮作方式是高粱增产的关键。高粱的理想前茬是大豆茬,其次是玉米茬、马铃薯茬等。适宜的后茬最好是大豆茬、或与玉米、谷子轮作。
2、科学选择品种
根据地域特点、种植方式和栽培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用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目前在辽西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高粱品种有:辽杂10等食用高粱、辽杂15号是兼用型品种,既可酿酒又可食用、饲草用高粱杂交种辽草1号、酒高粱晋中0742。在东北地区表现突出。由于高粱具有耐旱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等特点,在干旱少雨、土壤贫瘠和肥力不足的地方种植较多。特别是高粱杂交种,具有增产幅度大、适应性广、抗性好等优点,适合大面积推广。
3、适时科学播种
适时播种是确保苗全、苗齐、苗壮的关键。高粱种子萌动时不耐低温,播种过早发芽缓慢,易受病菌侵染,造成粉种或霉烂,还会增加黑穗病的发生,影响产量。播期的确定依据品种生育期、地温和土壤墒情。一般5cm耕层地温稳定在10~12℃,土壤含水量在15%~20%时为宜。晚熟品种适时早播,早熟品种适时晚播。不同地区播期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确定。一般当地温稳定通过10℃10天以上便可进行播种;最适宜的播种深度为3~5cm,播种过深会延长种子的出苗时间,播种过浅则会抑制出苗。高粱种植方式一般有撒播、条播或点播,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高粱播种前要精选种子,剔除杂质,确保出苗率。干旱地区可选用地膜覆盖播种,优点是保墒、保苗效果好,但要注意及时破膜引苗,并注意清除田间杂草。高粱的播种密度受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生产条件等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要达到全苗和保证质量的要求。点播密度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进行调整。
4、合理密植
高粱密度要因地、因品种确定,播种密度以“肥地宜密,薄地宜稀”为原则。通常85~90cm大垄双行,等距条播,拐子苗,小行距13~17cm,株距18~20cm,每亩保苗5500~6500株。矮秆品种适宜播种密度,一般要达到每亩保苗6500~7000株。一般播种量为每亩1.0~1.5kg。选用条播精量播种机或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播后及时镇压。高粱是自花授粉作物,合理密植就显得尤为重要。
5、田间科学管理
间苗、定苗管理。苗后3~4叶期间苗,5~6叶期定苗。定苗时要做到等距留苗,留壮苗、正苗,不留双株苗、二茬苗,还应拔除杂株,提高纯度,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效应。
肥水管理。高粱在生长过程中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一定要合理施肥。从施肥角度来说,主要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其中基肥可以有效提高高粱产量,对其进行追肥,则会直接影响到高粱的品质。一般情况下,种植人员可以采用基施和追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肥,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施肥效率。基施主要是在种植前将肥料施入到土壤中,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有机肥或生物菌肥等进行施入。追肥主要是指在高粱拔节和抽穗两个时期进行施肥,此时主要以氮肥为主。通过追肥可以有效提高高粱产量,如果播种时土壤肥力较低,则可以在高粱苗期、拔节期以及抽穗扬花期进行追肥。通常情况下要结合高粱生长需求进行合理施肥,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追肥量的控制。还要注意浇水,当土壤水分不足时,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变黄而枯死。因此高粱在拔节期应及时浇水或浇灌;高粱在抽穗以后至灌浆初期,是高粱一生中需水肥最多的时期。孕穗和灌浆期间水分供应不足时会造成减产。因此在抽穗以后,一定要注意保持土壤水分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为宜。切忌大水漫灌或土壤积水。高粱在整个灌浆时期叶面喷肥2~3次;在孕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1次;后期喷施0.2%~0.3%的尿素水溶液2~3次,可起到防早衰、提高品质和增加产量的作用。
中耕除草。高粱在生长期需要多次中耕除草,保证土壤的透气性和通透性,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高粱的产量。一般情况下,在高粱播后至苗期都需要进行一次中耕除草。一般在幼苗期要进行2~3次,主要是防止草害发生,保证幼苗生长健壮;高粱进入拔节期后,杂草会快速生长,影响高粱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这个时候就要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以保证田间的通风透光和减少养分流失。同时也可以人工除草或者化学除草。人工除草要选择在晴天中午时进行,以免损伤幼苗。化学除草可以使用高粱专用除草剂来清除田间的杂草。但在使用除草剂之前一定要对田间土壤进行检测,要选择对高粱安全的除草剂品种和浓度,避免对高粱产生药害或影响高粱幼苗正常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