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官方网站!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Cultivation techniques
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您的位置: 首页 > 栽培技术
棉花新技术种植施肥操作技术的实践与应用
2025-03-19编辑:作者:曹结宝 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棉花1.jpg

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高效环保的农业技术至关重要。近年来,新技术如“窄畦麦套棉技术”、“控失化肥”和“直播棉种肥同播技术”等,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化肥流失和机械化作业,有效提升了棉花产量和生产效率,为沿江棉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

1、窄畦麦套棉技术

窄畦麦套棉技术是一种集成种植模式,通过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实现粮棉双丰收,缓解争地矛盾。该技术通过精细化田间布局和科学栽培管理,使小麦与棉花在同一地块内共生,形成优势互补的共生系统。通过合理设计畦宽,实现小麦与棉花的双季种植,提高土地复种指数。该技术还通过合理田间配置,使小麦与棉花共享资源,减少养分浪费,提高利用率。共生系统增强田间生态稳定性,减少病虫害,提高抗灾能力。在实践中,田间布局和施肥管理至关重要。将田块划分为窄畦,宽度1.2-1.5米,行距0.5-0.8米,用于种植小麦,行距约20厘米。春季在小麦行间套种2行棉花,行距40-50厘米。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养分需求进行精准施肥,播种前施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化肥。基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目标产量确定,一般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50-60公斤。小麦生长期间,根据苗情和土壤养分追施氮肥;棉花生长期间,结合中耕除草和灌溉追施钾肥和磷肥。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及时中耕除草,改善土壤通气性,通过整枝打杈、摘心等措施调节棉花株形,提高产量和品质。窄畦麦套棉技术在安徽省沿江棉区应用后,小麦产量稳定在每亩300-400公斤,棉花产量可达每亩150-200公斤,比传统单作模式增产10%-30%。

棉花2.jpg

2、施肥技术与优化

窄畦麦套棉技术提升了土地和光能的利用效率,但要求更精细的土壤养分管理。小麦和棉花对养分需求不同,需考虑它们的生长周期和根系分布差异来制定施肥方案。控失化肥通过缓释和控释功能减少养分流失,提高利用率。窄畦麦套棉模式下应使用适合的控失复合肥,可能需要添加微量元素满足棉花需求。施肥量应根据土壤测试、作物需求和肥料养分含量来计算,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在播种小麦前,将控失复合肥均匀撒于土壤并深翻,以满足小麦初期养分需求并为棉花储备养分。棉花移栽后,根据生长和土壤状况适时追肥,采用沟施或穴施,减少养分流失,提高利用率。结合灌溉进行水肥一体化管理,精准供应养分。在安徽省沿江棉区试验显示,控失化肥减少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10%-30%,改善小麦和棉花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施用控失化肥每亩可节约肥料10公斤以上,省人工1.5个,增加籽棉产量17公斤,增加收入86元,提升棉花品质。

棉花3.jpg

3、直播棉种肥同播技术

直播棉种肥同播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棉花种植方法,通过一次作业完成播种和施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改善土壤环境以促进棉花生长。该技术结合了现代农业机械化和精准农业,确保种子和肥料的精准投放,为棉花高产优质提供基础。技术核心是将精选种子和适量肥料同时播入土壤,通过播种机的精密调控,保证种子和肥料合理分布,不影响种子发芽和生长,同时提供养分。减少耕作和施肥次数,降低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提高资源效率。播种通常在春季气温稳定、土壤墒情适宜时进行,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选用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优质棉花品种,种子精选和包衣处理以增强抗病性和抗逆性。使用营养均衡的复合肥或控释肥,通过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确定种子与肥料的合理配比。播种量每亩约2-3公斤,肥料用量根据土壤肥力和产量目标调整。选用性能稳定、操作简便的播种机,播种前仔细检查和调试,确保播种参数符合要求,调整播种机以精准投放种子和肥料。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788@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NMZFZY.CN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