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让现阶段人们的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猪、牛、羊等相应肉食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在不断上涨,推动了畜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而在牛养殖的过程中牛出血性败血病是较为常见的病症,做好牛出血性败血病的诊断与防治可以更好的降低该病症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畜牧养殖效益,以下笔者就牛出血性败血病发病规律与特征、预防与治疗方法等多个角度来展开论述。
一、发病规律
牛出血性败血病又称牛巴氏杆菌病,是在牛类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牛出血性败血病并不会因为季节更迭而出现明显的变化,即在一年四季都很有可能出现该类疾病,但是牛出血性败血病也具有一定的发病规律,以下几种情况是牛出血性败血病出现几率相对较高的情况:
1、气温变化
虽然牛出血性败血病一年四季都很有可能会出现,但是一般情况下在季节交替阶段牛出血性败血病出现的几率往往更高,因为在季节交替阶段气温温差变化相对较大,牛的抵抗力会下降,这会增加患有牛出血性败血病的几率,此外,秋末春初阶段牛出血性败血病暴发的频率会更高,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2、饲养环境变化
在畜牧养殖的过程当中养殖环境会决定各类疾病暴发的概率以及在疾病暴发以后所带来的影响,牛出血性败血病也同样如此,如果在牛类养殖的过程当中不做好养殖环境管理,进而导致牛舍通风不良或牛舍较为阴冷潮湿、拥挤闷热,这些情况都很容易会导致牛出血性败血病的出现。此外,如果在牛类养殖的过程中涉及了长途运输问题或过度劳累的问题也会影响牛出血性败血病出现的概率。
3、饮食变化
饮食变化会直接影响牛的体质和抗病能力,营养摄入是否均衡也是影响牛患有牛出血性败血病的重要因素,例如如果在饲养牛的过程中突然变换喂食的饲料很容易会出现牛出血性败血病。此外如果并没有结合牛类生长需求对饲料做出适当调整,保障牛类营养摄入均衡,满足牛的生长所需也很容易会出现牛出血性败血病问题。
二、症状特点
一旦在牛类养殖过程中牛类患有牛出血性败血病,则很容易会出现以下几种症状:首先,牛的体温会迅速上升,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达到40℃。其次,病牛的反刍能力会明显下降,同时也很容易会出现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相应情况。最后,病牛的组织器官会出现出血性炎症,个别情况下病牛也会出现便秘、腹泻等相应问题,而牛出血性败血病的发病症状表现往往并非固定不变的,就现阶段来看较为常见的症状包含水肿型、败血型和肺炎型三种牛出血性败血症。
1、败血型
败血型牛出血性败血病发病较急,病牛的体温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上升,达到41~42℃左右,与此同时病牛的呼吸速度和脉搏会明显加快,同时从外在表征上可以发现病牛会出现肌肉震颤、鼻镜干燥、结膜潮红等相应表现。而从行为上看,患有败血型牛出血性败血病使病牛往往食欲会下降,甚至出现食欲废绝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牛会出现牛腹痛、腹泻等相应情况,牛粪便恶臭带血、稀薄,且病牛的鼻孔和尿中都含有血液,到了后期病牛的体温会迅速下降,如果不及时做好外界干预治疗,病牛会在半天到一天左右死亡,因为留给养殖人员和兽医的反应时间相对较短,因此该类型的牛出血性败血病致死率相对较高。
2、肺炎型
当养殖牛出现肺炎型牛出血性败血病时病牛会出现以下症状:首先,病牛同样会出现呼吸困难的问题。其次,从行为表征上可以发现病牛可视黏膜变成蓝紫色,鼻液会呈现泡沫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浓稠,病牛的粪便同样会出现恶臭带血的现象。最后,从诊断的角度来分析,可以从胸部诊断、支气管呼吸音等多个角度来落实诊断工作,从胸部的角度来分析,在听诊的过程当中会发现有浊音,同时病牛的胸部会有痛感,且在听诊的过程中会发现病牛的支气管出现水泡性杂音,胸膜会出现摩擦音,相较于败血型牛出血性败血病,肺炎型牛出血性败血病留给兽医和养殖人员的反应时间是相对较长的,其病程可以达到3~6天,因此有足够的时间去落实救治工作。
3、浮肿型
当养殖牛患有浮肿型出血性败血病时会呈现出以下几种症状:首先,病牛的结缔组织会出现炎性水肿的问题,而在检查的过程中可以从头颈和胸部的结缔组织来展开分析。其次,在诊断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病牛呼吸较为困难,大多数浮肿型牛出血性败血病致死原因都是因为呼吸困难窒息而亡。最后,浮肿型牛出血性败血病出现以后病牛的舌头会变得肿大甚至外伸、流涎。一般情况下,浮肿型出血性败血病的病程多为1~2天左右。
三、诊断方法
如果病牛出现牛出血性败血病,兽医可以通过外在表征和听诊诊断的方法来判断病情,分析牛出血性败血病的类型,针对性的选择防治方法和解决对策。此外,除了通过外在表征和临床诊断以外,不同类型的牛出血性败血病在剖解后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败血型
败血型牛出血性败血病在解剖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病牛的内脏器官呈现充血状态,且病牛身上的出血点相对较多,可以通过观察黏膜、浆膜以及病牛的肺部、舌部和皮下组织来观察出血情况。其次,在解剖时可以发现如果患有败血型牛出血性败血病牛的胸腔会出现大量渗出液,且牛的淋巴结会出现水肿问题。
2、浮肿型
浮肿型牛出血性败血病在解剖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在解剖时可以发现病牛的结缔组织内部有深黄色的液体,尤其是病牛的颌下、颈部处的结缔组织。其次,在病牛的咽喉部位,尤其是会咽软骨韧带处会有黄色胶样物体。最后,病牛的咽部以及颈前部的淋巴结会出现高度肿胀的情况,此外患有浮肿型牛出血性败血病在病牛解剖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上呼吸道黏膜也会存在炎症。
3、肺炎型
肺炎型牛出血性败血病在解剖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在解剖时可以发现病牛的胸腔处往往有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液,部分病牛会出现包心炎和腹膜炎。其次,可以发现病牛的支气管部和纵隔处的淋巴结会呈现紫色,且存在出血点。最后,可以在解剖时发现大多数病牛的胃肠道会出现炎症。
四、治疗方法
1、病牛处理
如果发现存在牛出血性败血病问题,首先需要做的则是落实病牛处理工作,因为牛出血性败血病属于急性热性传染病,如果不及时做好病毒处理则很容易会出现大范围蔓延的情况,这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此外考虑到牛出血性败血病可以通过腐败尸体、排泄物、血液、分泌物等多种途径传播,因此还需要对病毒生存的环境做出适当处理。
牛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巴氏杆菌引发的,而这种巴氏杆菌病毒本身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如果空气相对而言较为干燥病毒最多只能存活2~3天,而如果病毒处于高温环境下病毒则会立即死亡,同时相应的消毒剂也可以在几分钟内杀死病菌,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牛舍清理,将病牛单独隔开,在此基础之上做好清理工作,引入烧碱溶液或过氧乙酸溶液对养殖舍以及相应的饲料槽进行消毒。
2、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是牛出血性败血病治疗过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因其见效相对较快,而牛出血性败血病为急性热性传染病,因此合理应用西药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避免病牛死亡。一般情况下在西药治疗的过程当中可以引入头孢噻呋钠、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开胃提神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相应的药剂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用药量。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药剂在治疗的过程中都需要结合病牛的体重对用药量进行估算和分析,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结合病牛体重以及不同药剂的用药说明科学控制药剂用量,进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在西药救治的过程当中多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为了保障治疗效果,可以将肌肉注射的区域确定为病牛的颈部,此外,静脉注射也是较为常见的用药方法,这就需要根据不同药剂的作用特点以及药剂说明书做出科学选择。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是控制用药的频次,一般情况下一天需要注射2次,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加强对病牛的观察,根据病牛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药量或转变用药类型。
3、中药治疗
在牛出血型败血病治疗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采用中药治疗方法,中药治疗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引入金银花、黄芩、黄连、栀子、茵陈等相应药物各50g,引入连翘、射干、天花粉、桔梗、山豆根等相应中药60g,配合牛蒡子30g煎煮灌服,连续服用2到3次,每天1次,观察病牛的恢复效果。
4、注意问题
在牛出血性败血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并非水火不容的,事实上两者相互结合往往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大多数情况下,西药的抗菌、消炎、退烧等相应效果是相对较好,而中药则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将两者有效结合根据病牛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用药方式可以更好的降低病牛的病痛,让病牛更快的恢复健康。
其次,在上文中也有所提及,牛出血性败血病可以划分为败血型、浮肿型、肺炎型三种类别,不同类别症状不一样,其治疗方法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工作人员在选择治疗方法的过程当中则需要秉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对用药方式做出科学选择,例如,经诊断发现病牛患有的是败血型牛出血性败血病,这时则可以引入头孢噻呋钠、链霉素、开胃提神针静脉注射,配合中药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如果经诊断发现病患有的是浮肿型牛出血性败血病,这时则可以引入鱼腥草注射液、开胃提神针、链霉素静脉注射配合中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在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的则是考虑到牛出血性败血病的传染性相对较强,一旦出现很容易造成范围性感染,在这样的背景下,除了需要根据病牛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法以外,健康牛同样也需要服用一定的药剂来进行预防,例如,可以引入牛出败氢氧化铝菌苗紧急预防接种,通过皮下或肌肉注射的方式来提高健康牛的免疫力,避免牛出血性败血病快速蔓延进而带来更大的损失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