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官方网站!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畜牧兽医
畜牧兽医 您的位置: 首页 > 畜牧兽医
羊腹泻的发病原因总结及有效治疗方案
2024-06-24编辑:作者:李健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羊腹泻是指羊在排便中出现水样或者稀便,且排便次数增多的情况。腹泻会导致羊肠道功能异常,消化和吸收能力受到影响。羊无法正常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导致营养缺乏和消瘦。长期腹泻还会引起电解质和体液的失衡,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同时,腹泻疾病出现之后可使羊体内水分丧失过多,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羊的体力消耗增加,免疫力下降,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同时,腹泻还会给羊的消化系统带来刺激和损伤,导致胃肠黏膜炎症和溃疡的发生。再加上腹泻导致大量液体粪便排出,容易造成圈舍或放牧区域的污染。这样的污染会影响羊群的舒适度和卫生环境,容易引起其他疾病传播。另外,腹泻增加了羊肠道细菌感染的风险。当肠道正常菌群丧失平衡,有害细菌容易滋生而进一步加重腹泻。细菌感染还会导致发热、呼吸困难、全身虚弱等症状,并可能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为此,在今后养殖管理期间,应该不断加强防治工作经验的有效总结,加快构建完善的腹泻性疾病防治方案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造成严重的危害。

一、发病原因

1、营养因素

饲料是引起羊腹泻的一个重要原因。如饲料中的过量粗纤维或含有过多的毒素、霉菌、细菌等,都可能导致羊腹泻。羊饮用的水源如果受到污染、感染病原菌,如细菌、病毒等,也会引起羊腹泻.

2、感染病原体

羊腹泻的发病原因中,感染病原菌是一个重要因素。细菌性腹泻常见的病原体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福氏杆菌等;病毒性腹泻常见的病原体有羊冠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寄生虫感染也是引起腹泻的常见原因。

3、养殖管理因素

羊腹泻的发病也与环境因素有关。如饲养环境不洁净、通风不良、温度湿度不适宜等,都可能对羊的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引起腹泻。羊在应激状态下,如运输、饲养方式改变、饲料突然改变等,容易引起羊的消化系统紊乱,导致腹泻。

二、临床症状

羊细菌性腹泻潜伏期通常为1-3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腹泻,病程短暂。常见症状包括腹泻、粪便稀薄、水样化、有时伴有黏液和血液。羊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发热、腹胀、呕吐等症状。病毒性腹泻的潜伏期因不同病毒而异。通常为1-7天。病毒性腹泻的症状较为多样化,可能包括腹泻、粪便稀薄、水样化、有时伴有黏液和血液[2]。此外,羊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发热、腹胀、呕吐、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不同的病毒会引起不同的症状,如羊冠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常伴有水样便、脱水等严重症状。由于营养性腹泻多与饲料问题相关,潜伏期较短,通常为数小时至1天。营养性腹泻主要是由于饲料中的营养不良或过量引起的。症状包括腹泻、粪便稀薄、水样化,可能伴有腹胀、消瘦、食欲不振、发育延迟等。

三、病理变化

羊细菌性腹泻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为肠黏膜的炎症反应和溃疡形成。细菌感染导致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黏膜层变薄,固有层炎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严重时,可见溃疡形成,黏膜层脱落,暴露出血的黏膜下层。此外,还可能伴有肠道黏液分泌增多、纤维素性炎等病理变化。羊病毒性腹泻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为肠黏膜细胞的变性、坏死和脱落。病毒侵入肠黏膜细胞后,导致细胞水肿、变性,进而坏死。坏死的细胞脱落,使黏膜层变得薄而脆弱,易破损。同时,病毒感染还可引起黏膜下层炎细胞浸润和淋巴组织受损。病毒性腹泻的病理变化通常较细菌性腹泻严重。羊营养性腹泻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为肠黏膜的萎缩和纤维化。营养不良导致肠黏膜上皮细胞更新减缓,黏膜层变薄,固有层纤维组织增生。同时,肠道肌肉层萎缩,肠道蠕动减弱,从而导致消化功能减退。此外,营养性腹泻还可能伴有肠道炎症和微生物过度生长[3]。

四、诊断方法

对于羊细菌性腹泻要重点观察羊是否出现急性腹泻、粪便稀薄、水样化、黏液和血液等症状。从感染羊的粪便样本中采集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血清学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定。也可以使用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检测特定的病原菌。羊病毒性腹泻的在诊断过程中通过判定粪便的pH值来明确是否受到病毒感染,一般受到病毒感染之后排出的粪便呈现碱性。从感染羊体内采集相应的样本,如粪便、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等,通过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试验或分子生物学方法(如ELISA、PCR)对病毒进行检测和鉴定。羊营养性腹泻在诊断过程中主要对羊的饲料进行化验和分析,检测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是否合理,如粗蛋白、纤维素、能量等。对饲料样本进行质量检测,如霉菌毒素、细菌污染等。对饲养环境进行检查,包括通风、温度、湿度、饮水设施等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对患病羊的整体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包括体重、体况评分、发育情况等。

五、治疗方法

由于羊腹泻疾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在临床治疗方案制定过程中,应该从抗病毒、抗菌消炎等几方面入手,加速肠道黏膜的修复,构建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并将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有效结合,大大提升治疗的针对性和全面性,短时间内缓解患病羊的临床症状。抗菌类药物可以选择使用土霉素30mg/kg·bw、氟喹诺酮类(如恩诺沙星0.1mL/kg·bw)、头孢噻呋钠30mg/kg·bw等。抗炎药物可以选择使用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使用剂量为10mg,上述药物肌肉注射,每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3-5天。调节肠道微生态可以选择使用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每次给予10-20mL,每日2-3次,连续使用3-5天。收敛止泻口服药用炭,使用25g,一次口服。中药治疗羊腹泻常用的组方有茯苓、炒白芍、炙甘草方,具体组方是由茯苓9g、炒白芍9g、炙甘草9g,辅助药材(如生姜、大枣等),根据羊的体重和病情适量添加。药材总重量约为27g,加水煎煮,总体积约为1500mL(即3斤)。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煮1-2小时。将首次煎煮的药液倒出,再次加入适量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两次煎煮的药液合并,总量约为1000mL(即2斤)。将剩余药液分为两次或三次服用,每次给予羊100-150mL,可根据羊的体重和病情调整。服药期间,注意观察羊的病情变化,如症状未改善或加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寻求兽医帮助。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788@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NMZFZY.CN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