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官方网站!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agricultural machinery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机械
精准收割,玉米减损收获实用技术
2024-08-26编辑:作者:张焕岭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玉米联合收割机2.jpg

联合收割机是玉米生产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农机设备,省时省力是该设备突出的特点之一,但在使用中发现,籽粒与果穗的损失率偏大,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收获损失,可在玉米联合收割机作业期间,采取以下减损技术措施:

1、优选收获路线

联合收割机在收获玉米的过程中,行进路线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收获损失率。因此,要按照收获玉米地块的尺寸及形状,对收割机进地及收获路线加以优选,在给装车提供便利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进地的次数。为减轻对玉米植株的破坏,收割机进地作业时,要始终保持直线行进,当需要转弯时,要提前收起割台,暂停玉米收获,以兜圈或是倒车的方法完成转弯,不得一边收割、一边转弯,以免将未收割的玉米植株压倒,引起漏割损失,严重时可能导致收割机损坏。

2、合理控制收割速度

联合收割机虽然是大型的农机设备,但在收获玉米的过程中,喂入量却相对比较有限,基于这一前提,应当按照收割机的正常喂入量,并结合田间玉米的实际产量、植株的高度及密度,在充分考虑干湿程度的基础上,选择最为合理的收割作业速度。初始阶段,联合收割机应当选择低速挡作业,随着收割的逐步推进,可适当提升作业速度,直至达到正常速度为止,此时需要注意观察扶禾器、摘穗及剥皮机构,看有无堵塞的情况发生,如果有,则应停机处理。田间玉米栽植密度大、植株比较高以及环境湿度大时,联合收割机要适当放慢收获速度,以免收获速度过快,造成籽粒或果穗损失。联合收割机不可以使用行走挡位在田间进行玉米收获作业。

3、收割幅宽调整

当联合收割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在本身所能承受的负荷范围内,对收割作业速度合理控制,以接近满幅或是满幅工作时,要确保玉米植株的喂入均匀,避免喂入量过大,对玉米的收获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导致籽粒的损失率增大。

玉米联合收割机.jpg

4、留茬高度适中

国家现行规范标准中对玉米联合收割机作业时的留茬高度给出明确的要求,即≤10cm,如果超出规范要求,则会导致玉米籽粒或果穗的损失率增大。在联合收割机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作业地块的平整程度,并结合地块内玉米植株的实际情况,对留茬高度合理确定,方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籽粒的损失率,留茬高度以8cm为宜,不可超过规范要求的10cm,这样不但能够使秸秆的粉碎质量有所提升,而且还能防止因秸秆还田刀具过低致使打土过大造成损坏的情况发生。若是加装灭茬机,则要使灭茬刀具的入土深度得到保证,从而确保灭茬的深浅程度相一致,在提高作业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减损的目标。联合收割机作业期间,要对切割粉碎质量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摘穗参数调整

玉米联合收割机上的摘穗机构以辊式为主,这种形式的摘穗机构虽然优点较多,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收获损失率大便是其中之一。当转速偏低时,玉米籽粒的破碎率会随之增大,并且果穗与辊长时间接触,增加了果穗被啃伤的几率。若是摘穗辊的转速较高,则果穗与辊之间的碰撞会愈发剧烈,很容易引起果穗落粒。所以,控制好摘穗辊的转速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减损的目的。如果摘穗辊的间隙过大,会使果穗被啃伤,掉粒损失进一步增大;间隙过小,粗大秸秆无法顺利通过,进而引起堵塞。为解决上述问题,要按照待收获的玉米性状特点,对摘穗辊的间隙加以调整,以此来适应不同粗细的秸秆,最大限度地减少籽粒及果穗的损失,达到减损的目的。

6、拉茎辊与摘穗板的调整

在玉米联合收割机作业的过程中,拉茎辊与摘穗板的间隙大小,直接关系籽粒及果穗的损失情况。为实现减损的目标,应当按照待收割地块内的玉米品种、果穗大小以及茎秆的粗细程度,对间隙加以调整,使其达到最为适宜的程度。拉茎辊间隙的调整方法如下:当待收割地块内的玉米植株密度比较大、茎秆相对较粗、植株本身的含水量偏高时,应将拉茎辊的间隙调大一些,反之则应将间隙调小。摘穗板的间隙过大,会造成果穗损伤,进而导致籽粒的损失率增加,而间隙过小,则会切碎的茎秆、玉米叶片等混入到果穗当中,导致含杂率增大,要按玉米的性状,将摘穗板的工作间隙调整到最为适宜的程度。

玉米.jpg

7、剥皮装置调整

联合收割机剥皮辊间的预紧压力过大,会增大玉米籽粒的损伤率及落粒率。所以,要将预紧压力调整到适中的程度;剥皮辊与压送器的间距过小,将会导致玉米果穗与剥皮辊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果穗的损伤率和落粒率较高,并且还可能造成堵塞。故此,要将剥皮辊与压送器的间距调整至适宜的程度;剥皮辊的倾角过小,会导致对果穗的作用时间变长,果穗的损伤率及落粒率都会增大。因此,要对剥皮辊的倾角加以调整,使其保持在10°-12°这一区间范围内。

8、脱粒与清选机构调整

玉米联合收割机作业的过程中,玉米的脱净率及破碎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脱粒滚筒的转速、脱粒间隙以及导流板的角度等因素。在确保玉米籽粒的破碎率达到现行规范标准规定要求的情况下,采取调整脱粒滚筒转速、缩小滚筒与凹板间隙等技术措施,以达到提高籽粒脱净率,减少脱粒损失和破碎率的效果。同时,在控制果穗含杂率不超标的基础上,采取减小风扇风量、加大筛子开度、升高尾筛的位置等措施,降低清选损失。联合收割机作业期间,要对逐稿器机箱内的秸秆情况经常检查,发现堵塞应及时清理。为使分离损失降至最低程度,可适当提高滚筒的转速,并减少喂入量。

9、过熟植株的收割方法

当田间的玉米过度成熟时,因茎秆内的水分大量蒸发,导致茎秆过干,很容易折断,果穗也会随之脱落。经过脱粒后,大量的碎茎秆增大了分离难度,收割机的作业速度随之降低,对作业效率造成一定影响。对此,应当在联合收割机作业前,对清选筛的开度适当调整,或是将过度成熟地块的收割时间安排在早晨或是傍晚,在这两个时间段内,玉米茎秆的韧性较大,能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玉米联合收割机3.jpg

综上所述,玉米联合收割机在收获期间,应当采取有效的减损措施,将玉米籽粒及果穗的损失率降至最低程度,由此能够使农户的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788@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NMZFZY.CN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