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官方网站!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agricultural machinery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机械
小麦生产各环节中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的有效应用措施
2024-07-24编辑:作者: 许存宏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诸多省市都有大面积种植,促进小麦高产稳产、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升,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传统种植模式下,我国部分省市小麦生产的各个环节存在人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不高、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程度不高、机械化程度不高的情况。近年来,我国在持续推动小麦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方面加大了力度,为促进小麦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升,也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艺师,推广和发展小麦高产稳产种植技术,推动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各种先进的农机装备、农艺措施和种植管理技术在小麦生产各个环节中有效应用,为小麦高产稳产提供坚实保障,推动小麦生产逐渐向轻便化、精准化、集约化、高度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有效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促进广大种植户增产增收。

一、小麦生产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的作用意义分析

近年来,我国在持续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包括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专业农艺师、推广和应用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推广和应用农机技术等,有效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效益,减少农业生产中农民的工作强度,缓解现阶段农业发展中劳动力短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我国也在推广设施种植,积极促进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用以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和繁荣农村经济。其中,农机技术指的是作物种植和畜牧业生产、农畜产品加工处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和技术工艺,如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等;农艺技术指的是品种选择、作物栽培、肥水土管理、病虫害防治、农机具应用、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贮藏、农业生产管理等相关的农业生产技术。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推进小麦生产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是必然趋势,有重要作用意义

1、提高小麦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到,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小麦生产存在生产效率低、机械生产水平不平衡、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等情况,一些农村地区还存在劳动力不足、种植和管理粗放的情况。促进小麦生产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发展和应用小麦机播技术、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低温烘干技术、机械化收割技术、植保无人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小麦生产诸多环节的机械化作业,促进小麦生产效率和效益提升。

2、优化小麦生产模式

在传统模式下,小麦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部分地区小麦种植和生产还存在农民种植技术和水平参差不齐、生产和管理模式仍比较粗放、农机用具和农艺技术在小麦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不足、高水平农艺师和新型职业农民缺乏、小麦生产和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促进小麦生产农机农艺技术融合,不仅夯实了小麦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种植、高产稳产种植基础,还弥补了传统农业发展的不足,在各种先进种植和生产技术、农业机械设备、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支撑下,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机械设备来装备农业,逐步解决小麦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实现小麦生产手段现代化、生产技术科学化、经营方式产业化、基础设施现代化等,这一过程还夯实了农业现代化基础,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及小麦生产模式。

3、促进小麦生产提质增效

小麦种植和生产也要考虑提质增效,在促进小麦高产稳产的同时,节约资源,提高土地、化肥、农药等的利用效率,逐步实现小麦绿色安全生产。促进小麦生产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夯实了小麦绿色安全生产基础,可以使小麦生产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更好实现。例如,各地区的小麦生产基于当地实际情况的考虑,加快设施装备与设施专用品种、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配套,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动小麦生产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有效改善小麦生产作业条件,在保障小麦高产稳产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节省小麦生产的劳动力消耗和成本,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化肥、农药、水资源利用率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各种先进农机和农艺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精量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的技术装备短板,加快提升环境调控、植保作业的机械化水平,推广环境自动调控、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作物生长信息监测等技术,推广植株秸秆、残膜等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装备,逐步实现小麦生产良种、良法、良机配套,以及小麦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作业、精准作业、智能监测管理,促进小麦生产提质增效。

二、小麦生产农机农艺配套技术措施推广和应用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在持续推广小麦高产技术、绿色安全生产技术,越来越重视各种农业机械设备、先进农具的使用,从而促进小麦生产效率和效益提升,实现农民增收。各地区也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基于自身实际情况的考虑,加大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力度,促进技术服务到一线,如加大基层农艺师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指导广大小麦种植户科学栽培、安全生产,鼓励技术专业走向田间地头,帮助广大小麦种植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针对小麦选种、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提供意见参考。各地区也在积极促进小麦生产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的完善,促进小麦生产农机农艺融合,以期提高小麦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智能化水平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如发展自动灌溉、自动温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绿色农机工程,推广智能化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等,使小麦生产获得有效技术支撑,促进产量大幅提升。

但是,部分地区受技术、人员、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在农机农艺配套技术推广应用,农机农艺融合等方面工作做得不够好,小麦生产各环节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艺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主要是小麦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大面积种植,各地区气候、环境条件、资源分布及小麦常见病虫害等不同,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做到因地制宜,面对不同地区、类型和规模的种植户及生产者提供针对性强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但是,从具体落实情况来看,很多山区和农村的农机农艺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小麦生产仍存在技术设备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健全、种植和管理过于粗放的情况。

2、小麦安全绿色、高效高产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我国很多地区都推动了小麦安全绿色、高效高产种植,但在整地作业、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初加工等诸多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农业作业提高了种植效率,但因为部分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导致农机只在浅层土作业(深度大约在8cm~12cm),无法满足小麦种植的需要(大部分需要耕地20cm~30cm),进一步影响小麦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这也是导致小麦倒伏、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药剂播种及种子包衣技术等先进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麦的出苗率,但仍有一些农户采用的播种方式落后,习惯应用大播量的方式,以及镇压不实、表层土壤过于疏松,导致小苗出苗较为拥挤、苗子弱,加大了后期管理的力度,这也是小麦倒伏率高、产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种植户存在化肥、农药使用不当的情况,以及无法有效防治病虫害的情况,导致小麦减产,甚至造成严重环境污染;部分地区(尤其是山区)农机装备合理度不足,不具备现阶段研发的一些联合收割机等农机设备的使用条件,配套机械较少,导致小麦种植、管理和收获的效率不高。

三、小麦生产农机农艺配套技术在各环节中的推广应用及对策建议

1、在各环节的应用分析

要实现小麦的高产稳产,需要认真做好整地、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储存等环节的工作,促进农机农艺配套技术在这些环节中科学应用,指导广大种植户和生产者在各环节能科学规范地利用农机农艺配套技术。

具体而言:①科学整地。小麦种植前要科学整地和施加底肥,要对土地进行翻耕,用于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含氧量和水分保持能力,确保土壤、水肥、环境条件等满足小麦生长所需。在翻耕的时候要选择适合参数的机械设备辅助作业,并依照规范和要求进行,尽可能保证翻耕的深度在20cm~30cm之间,以及土壤破碎均匀,在翻耕完成之后,利用旋耕机、平整机等松土、整平地块,并及时清理掉土壤中的砾石、杂草等。这一环节工作开始,还需要推广和应用土培肥技术、太阳能消毒技术、土壤热处理技术、测土配方技术等先进技术,持续改善土壤肥力和降低土壤污染,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的同时,满足小麦生长所需。此外,施肥和翻耕可以同时进行,通过深松使肥料进入土壤内部(深度为地下2cm~25cm),也可以通过旋耕,使肥料均匀混合在旋耕层内(深度为0cm~15cm)。②科学选种。小麦种植还需要基于当地气候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常见病虫害、现有种植技术和经验等的考虑和分析,做到科学选种;为保证小麦良好的出苗率,还需要掌握一些种子处理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协助选种工作进行;科学选用包衣种子,对未包衣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小麦出苗率。③科学播种。各地区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播种方式(撒播、调播、穴播、套播等)和播种技术,并做到适时播种,以及控制好播种密度等,保障小麦种植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各地区要基于生产条件、气候条件、品种发育等的考虑分析,选择适合的播种器;基于品种特点、预期产量、播种时间、水肥条件等因素的考虑和分析,科学确定播种量,通常每亩地可以播种10~15kg;播种时对土壤墒情密切监测,最好将根层土壤含水率控制在30%范围内。促进农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结合,可以为小麦科学播种提供技术支撑。③大田管理。为保证小麦种植的良好效益,实现小麦高产稳产,需持续促进大田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认真做好小麦灌溉、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植保新技术、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的结合应用,能高效协助相关工作的开展。例如,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通过推广应用自动虫情测报灯,可以诱导一部分昆虫靠近,之后利用远红外将其杀死烘干,构建实时监测系统,可以远程实时报传小麦病虫害及防治情况,通过利用植保无人机技术、GPS自动导航和低空施药技术,实现精准喷药。在小麦生长监测方面,Bending等基于无人机搭载数码相机平台,可以获取小麦株高的实时监测数据,借助无人机技术及构建的相关模型,能够对小麦的出苗率、密度等精准识别和监测,科学计算小麦的产量潜力、营养水平、长势和密度等,还能定位异常农作物(如枯死、倒伏、发育不良农作物),判断病虫害等级和影响范围等,为优化田间管理提供依据参考。在施肥灌溉方面,基于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施肥的精准度,实现自动化灌溉、节水灌溉。④机械化收割和烘干。促进小麦生产效率和效益提升,还需要适时收获。一旦收获过早,小麦还没有完全成熟,不利于后期小麦的存储,产量和出粉率也比较低;如果收获过晚、不及时收获,遇到阴雨等天气,会导致小麦发芽,也影响小麦晾晒和入库。一些规模化种植的地区,可以借助全喂入或者半喂入联合收割期收割,提高收割效率,节省人力成本,降低小麦总损失率;在收割的同时,还可以实施秸秆切碎还田。对收获的小麦,利用谷物干燥机进行烘干处理。

2、对策和建议

为促进小麦生产农机农艺配套技术在各环节的有效应用,优化小麦生产模式,提高小麦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促进小麦生产提质增效,需夯实农技和农机融合的基础,通过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的投入,各地区因地制宜完善配套技术和设施。具体而言:加大资金投入。适当增加财政资金,用于农机和农艺技术推广、农艺师和职业农民培养、农机技术和设备设施完善,以及各种先进设备、新技术和新品种的研发等;通过政策鼓励和引导,以补贴、惠农的方式吸引更多小麦种植户了解和应用农机农艺技术和配套设施。构建完善的农机农艺技术推广体系。各地区要积极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技术水平高、服务水准高的农机农艺推广队伍,鼓励其走向田间地头,面向广大种植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帮助其解决小麦生产中的各种问题;鼓励农机农艺推广人员积极参与农业调研、技术研究和试验、农民培养等工作,指导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机农艺技术,提高本地区小麦生产过程中机械化作业的适应性,促进小麦种植方式、管理模式等创新和改进,如针对山区和小规模种植户,研发和推广一些小型播种机、收割机,保证能满足梯田作业、山地作业的需要,对于一些规模化种植户,指导其应用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高的大型设备设施,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加快研发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和装备,包括各种播种设备、除草设备、喷洒农药设备、灌溉设备和收获设备、农产品深加工设备、加大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和开展培训活动,内容包括各种先进的种植技术、种植管理经验、各种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应用和保养维修等,更好满足现阶段小麦高产高效、绿色安全生产所需。持续加大技术设备研发和应用。促进无人机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中的应用,逐步实现小麦生产过程作业场景的智能化识别、作业对象的精准辨识、作业流程的智能化设计,提高小麦生产效率和效益。

总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要促进小麦生产技术改进、生产模式创新优化,提高小麦生产效率和效益,节约生产成本。这一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促进农机农艺配套技术完善和农机农艺融合,并在小麦生产的各个环节科学应用。在各种先进技术和工具的支撑下,搭建覆盖小麦整地、选种、种植管理、采收加工、消费等全流程的机械化、智能化体系,与现阶段小麦高产高效、绿色安全生产相匹配,促进小麦生产效率和效益提升。而促进农机农艺配套技术在小麦生产各环节的有效应用,还需要各地区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技术研发,加强农机农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和相关制度机制。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788@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NMZFZY.CN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