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官方网站!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ests and diseases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 您的位置: 首页 > 病虫害防治
高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024-06-21编辑:作者: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1、高粱主要病害

高粱叶斑病。高粱叶部病害种类很多,北方产区主要有大斑病、炭疽病、紫斑病、煤纹病等十多种,常引起叶片早枯。大斑病在叶上形成20~60mm长的长梭形斑,边缘紫色,中央淡褐色,上生黑色霉层,病原与玉米大斑病是同种的两个不同的生理专化型。炭疽病主要形成紫褐色小斑,后扩大成纺锤形,中央黄褐色,内生许多黑色小颗粒。另一种北方炭疽病,病叶密集紫红色小点,大小仅1.0~2.5mm,严重时叶呈火红色干枯。高粱紫斑病在叶上产生红至紫红色斑,扩大后常连接成云纹状,潮湿时生灰色霉。高粱煤纹病又叫黑点病,病叶生梭形斑,中央灰至黄色,边缘紫红色,有时有黄晕圈,中央先产生黄色霉层,后期产生黑色小菌核、不易落。严重时病斑汇合成不规则长条斑,使叶片早枯。

高粱叶斑病主要以菌丝、分生孢子和菌核等随病残体越冬,炭疽病类还可由种子带菌,成为初侵染来源。田间则比分生孢子经气流、雨水传播引起再侵染。在多雨气温偏低的情况下容易大量发生。品种抗病性有明显差异。重病区应就地优选抗病品种和杂交组合;实行大面积三年轮作,同时注意秋后深翻,及时清除病残组织和铲除发病中心;喷2000倍甲基托布津或600~800倍代森锌液,减少菌源。加强水肥管理,防止后期脱肥,增强植株抗病力。炭疽病严重地区,还可用种子重0.5%的多菌灵、福美双或甲基托布津拌种。

高粱黑穗病。高粱黑穗病又称乌米,在我国已有记载的有5种,即丝黑穗、散黑穗、坚黑穗、长粒黑穗和花黑穗病,其中以前两种发生较普遍,在感病品种上,常造成很大损失。其他几种多在局部地区发生,且多只是局部子粒受害,为害较轻,黑穗病是影响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粱黑穗病症状,黑穗病都破坏作物穗部子实,产生大量黑粉。其中高粱丝黑穗是全穗受害,病穗变成一个菌瘤,外面包一层白至灰黄色膜,膜破后散出黑粉,残留乱丝状寄主残余组织。病株有时分蘖、分枝增多,但抽出的也多是病穗。高粱散、坚黑穗病和谷子黑穗病都是子实受害,病穗颖壳正常,穗轻直立,病粒成小灰包。散黑穗病粒包膜破裂后,黑粉易散,残留一个长而弯曲的中轴。另两种包膜不易破,黑粉粘结不易散落。

黑穗病都属于种苗系统侵染型的病害,病菌由寄主种子幼芽侵入,在抽穗前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土壤、粪肥、种子都是病害的侵染来源,但由于各种病害孢子散播的特点和各地耕作施肥习惯不同,病菌来源的主次各不相同。如高粱丝黑穗病、散黑穗病土壤带菌较多;粪种混播地区,带菌粪肥的传病作用往往大于种子带菌。此外,凡属不利于幼苗出土的因素,如土温过低、缺墒、覆土过深等都有利于发病。连作田和使用带菌粪肥作种肥的,发病也较严重。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良种,目前推广的杂交高粱品种如辽杂10等食用高粱、辽杂15号是兼用型品种,既可酿酒又可食用、饲草用高粱杂交种辽草1号、酒高粱晋中0742。等都较抗病。选用无病种子和种子处理  从无病田选留种子,单收单藏或种子用清水反复冲洗,对防治以种子带菌为主的黑穗病都可收到一定的效果。实行种子处理效果更好,注意播种前进行拌种,轮作及合理施肥。对以土壤粪肥传病为主的黑穗病,采用种子处理还需结合2-3年轮作和粪种隔离或使用无菌净肥等措施,才能收到更好的防病效果。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减少病菌侵染机会。早拔病穗,发动群众在黑粉散落前,及时拔除病穗,消灭病菌侵染来源,可减轻下一年发病。

2、高粱主要虫害

高粱蚜虫。高粱的蚜虫属于同翅目,蚜科。俗称蜜虫、腻虫等。在我国北方各省分布普遍。高粱蚜以成、若虫群集在高粱叶背面刺吸叶片汁液,由底叶向上发展,轻者使叶片变红重时干枯,同时排出大量蜜露,滴落在茎叶上,积累成层,油光发亮,俗称“起油”,由于诱致霉菌寄生,常成黑色,影响光合作用。玉米蚜、禾谷缢管蚜则主要集中在心叶和穗部为害,形成“卡脖腻”,受害部分也变红色。高粱蚜虫发生严重时,高粱不能正常抽穗或抽穗而不能正常开花结实。子粒成熟不良,对产量影响很大。特别是杂交高粱制种地发生更为严重,甚至绝收。

防治方法。实行间作,推广高粱与大豆间作(6:2),能够大大减弱高粱蚜的危害;间作区比纯种高粱区增产6.75%。小麦与高粱带状种植,也有相似效果,主要是小麦,大豆上的天敌发生较早,为以后贮备了大量的天敌来源,同时也创造了有利于作物不利于蚜虫的生态环境。生物防治。高粱蚜的天敌以异色瓢虫、草蛉的控制作用最大,食蚜蝇对早期蚜量有显著作用,此外,常见天敌还有龟纹瓢虫、粉蜡瓢虫(幼虫被覆一层白色粉蜡)、蚜茧蜂、食蚜斑腹蝇、食蚜瘿蚊等也是控制蚜害的重要因素。在天敌量较大的田块,有条件时,可施放草蛉等捕食性天敌,使天敌单位数达到1%以上,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合理用药。重点应放在消灭早期蚜害中心株,即打“窝子蜜”,达到减轻和推迟蚜害发生盛期的目的。可结合虫情检查,做好病虫情监测,边查边治。早期还可及时剪除有蚜底叶,放入药桶或带出田外深埋。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788@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NMZFZY.CN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